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致庸何意?其内涵与时代价值是什么?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09-30 06:36 0 3

“致庸”一词,其字面可拆解为“致”与“庸”二字。“致”有“达到、极致、推行、致力于”之意,“庸”则常被误解为平庸、普通,但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庸”更强调“平常、恒常、实用”的内涵,如《中庸》所言“庸言庸行”,指日常言行中的中正之道。“致庸”并非指向消极的平庸,而是倡导一种“以平常之心行恒常之道,于平凡中见极致”的处世哲学与实践智慧,其核心在于通过回归事物的本质规律,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尤其在晋商文化中,被奉为经商立业的根本圭臬,至今仍对现代社会的个人成长、企业管理及社会治理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致庸何意?其内涵与时代价值是什么?

“致庸”的思想渊源:从传统哲学到实践智慧

“致庸”的思想根基深植于儒家“中庸之道”。《中庸》开篇即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强调“中”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和”是人际社会的理想状态,孔子提出“过犹不及”,孟子主张“执中用权”,均指向一种不偏不倚、灵活变通的处世态度,这里的“庸”,并非碌碌无为的“平庸”,而是“中庸”的实践化——即在日常行为中坚守“中道”,于平凡事物中践行规律。

道家思想也为“致庸”提供了重要补充,老子言“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强调“道”存在于平凡朴素的事物中,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不强求,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与“致庸”中“以平常心应对变化,以恒常心坚守本质”不谋而合,儒道互补之下,“致庸”逐渐形成一种“外圆内方、以简驭繁”的智慧:对外包容灵活,对内坚守原则;于平凡中积累不凡,于恒常中成就极致。

晋商文化中的“致庸”:经商之道的实践典范

“致庸”一词广为人知,与晋商文化的传播密不可分,明清时期,晋商崛起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帮之一,其商业版图遍及全国,甚至远涉俄罗斯、日本,其成功的核心密码,便是对“致庸”理念的深刻践行。

在晋商看来,商业的本质是“通有无、利民生”,而非投机取巧。“致庸”首先体现为对“诚”这一恒常原则的坚守,晋商票号“汇通天下”,靠的不是资本垄断,而是“诚信立业”,如日升昌票号规定“认票不认人”,无论持票人是谁,只要票据真实,就必须兑付,这种对商业规则的敬畏与坚守,正是“庸言庸行”在商业中的体现——将诚信这一“平常”准则做到极致,便赢得了“汇通天下”的“极致”信誉。

“致庸”表现为对“稳健经营”的重视,晋商深知“大道至简”,反对盲目扩张和短期逐利,其经营策略强调“慎始慎终”,如“顶身股”制度(将员工股份与票号利益绑定)、“联号经营”(通过总号与分号的风险共担体系控制扩张风险),均是对“恒常之道”的遵循,在市场波动时,晋商不追求“暴利”,而是通过“薄利多销、稳健积累”实现长远发展,这种“不贪不躁”的平常心,正是“致庸”在商业实践中的智慧闪光。

致庸何意?其内涵与时代价值是什么?

“致庸”还体现在晋商的“义利观”中,儒家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晋商将“义”置于“利”之上,主张“以义取利,利以义制”,如祁县乔家在包头的复盛公商号,面对灾年坚持“平粜赈灾”,虽短期受损,却赢得了民心与长远的商业信誉,这种“于平凡中见道义,于恒常中守初心”的经营哲学,正是“致庸”精神的生动写照。

“致庸”的现代启示:平凡中的不凡之道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致庸”理念愈发显露出其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成长、企业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需回归本质、坚守恒常,于平凡中积累力量,于稳健中实现突破。

对个人而言,“致庸”是“工匠精神”的内核,真正的卓越,并非一蹴而就的“天赋异禀”,而是日复一日对平凡工作的极致投入,如“大国工匠”徐立平,在炸药雕刻岗位上工作三十余年,以“零失误”的标准践行“致庸”——将“精准、专注、耐心”这些平凡品质做到极致,便成就了“大国工匠”的不凡,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致庸”是“长期主义”的体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出“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强调“聚焦主航道、不搞盲目多元化”,正是“致庸”理念的商业实践:不追求风口上的短期暴利,而是坚守技术积累与客户价值,于恒常中构建核心竞争力。

对社会治理而言,“致庸”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智慧,真正的治理,并非追求“轰动效应”的政绩工程,而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平凡小事,如浙江“枫桥经验”中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正是通过基层治理的常态化、精细化,于平凡中维护社会和谐,这正是“致庸”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投射。

辩证看待“致庸”:并非保守,而是智慧的平衡

需注意的是,“致庸”绝非消极保守的“躺平”,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智慧,它强调“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守正”是对事物本质规律(如诚信、责任、常识)的坚守,“创新”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灵活变通,晋商票号在坚守诚信原则的同时,首创“密押制度”(用汉字代表数字和日期,防止票据伪造),便是“守正创新”的典范——本质不变,方法可变。

致庸何意?其内涵与时代价值是什么?

“致庸”反对“极端化”思维,无论是个人追求“一夜暴富”,还是企业盲目“追风口、炒概念”,都是对“中庸之道”的背离,唯有以平常心看待得失,以恒常心坚守本质,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行稳致远。

相关问答FAQs

Q1:“致庸”与“平庸”有何本质区别?
A:“致庸”与“平庸”虽一字之差,内涵却截然不同。“平庸”指向消极的无所作为、缺乏追求,是一种“碌碌无为”的状态;而“致庸”强调“以平常之心行极致之事”,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深刻把握与践行,核心是“于平凡中见不凡”,工匠日复一日打磨产品,表面是“平凡”的重复,实则是“致庸”——将平凡工作做到极致,最终成就卓越,平庸者逃避挑战,致庸者于挑战中坚守规律;平庸者随波逐流,致庸者以恒常之心应对变化。

Q2: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致庸”理念是否过时?
A: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致庸”不仅不过时,反而更具现实意义。“致庸”并非固守不变,而是“守正创新”的智慧:“守正”是对核心价值(如诚信、责任、常识)的坚守,这些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恒常之道”;“创新”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调整,以适应变化,互联网企业强调“用户体验”,本质是对“客户至上”这一“常道”的坚守(守正),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在信息爆炸、选择多元的今天,“致庸”能帮助我们在纷繁变化中锚定本质,避免盲目跟风,实现可持续发展。

#致庸理念现代价值#晋商文化当代意义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