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厢”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表演的术语,特指在戏曲演出中,辅助主要演员(如主角、主要配角)完成表演的辅助性角色及其表演行为,这一概念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舞台实践中,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戏曲“以角为中心”的表演体系和“主次分明、相互配合”的美学原则,从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功能作用到文化内涵,“跟厢”都承载着丰富的戏曲文化信息,是理解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切入点。

历史渊源与概念界定
“跟厢”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的南戏和元杂剧,当时戏曲表演已形成以“旦、末”为主的行当分工,辅助角色逐渐规范化,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提到“杂剧有主角,有助色”,助色”便与“跟厢”的功能相近,清代地方戏曲兴起后,“跟厢”成为各剧种普遍采用的表演模式,尤其在京剧、昆曲、越剧等成熟剧种中,其表演程式和配合规则更加细化,从字面看,“跟”有跟随、辅助之意,“厢”原指舞台两侧或配角所处的位置,二者结合体现了辅助角色在舞台空间和表演关系中的定位。
表演形式与舞台呈现
在戏曲舞台上,“跟厢”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呈现:
-
行当辅助:不同行当的“跟厢”角色有明确分工,例如京剧老生主演的《空城计》中,诸葛亮(老生)的“跟厢”包括王平(老生)、马谡(小生)等,通过唱念做打的配合,强化主角的决策氛围;旦角主演的《霸王别姬》中,虞姬的“跟厢”包括侍女(旦角配角),通过身段和表情衬托主角的悲情,这种辅助并非简单的背景存在,而是通过特定的动作(如亮相、走位)和节奏(如主角唱腔时的帮腔、武戏中的翻打配合)与主角形成互动。
-
群体调度:在大型武戏或群戏中,“跟厢”常以群体形式出现,例如京剧《长坂坡》中,曹操(净角)率领的曹军作为“跟厢”,通过整齐的“翻上”“走边”等调度,反衬赵云(武生)的勇猛;昆曲《牡丹亭·游园》中,春香(贴旦)作为杜丽娘(闺门旦)的“跟厢”,通过活泼的肢体语言与杜丽娘的含蓄形成对比,推动剧情发展,群体“跟厢”需注重整体节奏的统一,既要突出主角,又要保持舞台画面的平衡。
-
道具与情境配合:“跟厢”还体现在对道具和情境的辅助中,例如京剧《贵妃醉酒》中,高力士(丑角)和裴力士(丑角)作为杨贵妃(青衣)的“跟厢”,通过递酒、扇舞等动作,帮助完成“卧鱼”“衔杯”等高难度技巧;越剧《梁祝》中,书童(小丑)作为梁山伯(小生)的“跟厢”,通过插科打诨调节气氛,同时推动“草桥结拜”“十八相送”等情节的展开,这种配合要求“跟厢”演员熟悉道具使用和情境逻辑,与主角形成默契。

功能作用与文化内涵
“跟厢”在戏曲表演中具有多重功能,其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逻辑:
-
强化主角核心地位:戏曲表演强调“一棵菜”精神,即所有角色为一个整体服务,“跟厢”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突出主角的表演重点,例如武戏中,“跟厢”的反派角色通过激烈的打斗反衬主角的武艺高强;文戏中,“跟厢”的配角通过谦卑的姿态或诙谐的语言凸显主角的智慧或情感。
-
推动剧情发展:许多戏曲情节的转折依赖于“跟厢”的辅助,例如京剧《玉堂春》中,崇公道(丑角)作为苏三(青衣)的解差“跟厢”,通过插科打诨和叙事性唱段,交代案件背景,推动苏三从“起解”到“三堂会审”的剧情发展。
-
传递传统伦理观念:“跟厢”的角色设置往往体现传统社会的等级秩序和伦理关系,例如主仆、君臣、夫妻等关系在“跟厢”表演中通过行当差异(如主为贵角,仆为丑角)、动作规范(如仆需躬身、随行)得以外化,潜移默化地传递忠孝、尊卑等价值观。
不同剧种中的“跟厢”特色
“跟厢”的表现形式因剧种而异,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以下为部分剧种“跟厢”特点的对比:

| 剧种 | 典型“跟厢”角色 | 表演特点 | 文化体现 |
|---|---|---|---|
| 京剧 | 丑角(如方巾丑、袍带丑)、龙套 | 程式化动作,语言诙谐,注重节奏控制 | 北方文化的豪爽与规范,强调“四功五法”的严谨 |
| 昆曲 | 贴旦、末角 | 身段细腻,唱腔婉转,注重意境营造 | 江南文化的雅致,文人化审美倾向 |
| 越剧 | 小丑、老旦 | 生活化表演,方言念白,贴近市井生活 | 吴文化的柔美,女性视角的叙事特色 |
| 川剧 | 丑角、杂角 | 变脸、吐火等绝活,幽默夸张 | 巴蜀文化的诙谐与民间艺术的包容性 |
当代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变迁,“跟厢”艺术在当代戏曲中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年轻观众对传统程式的疏离导致“跟厢”的辅助功能被弱化;现代导演通过创新“跟厢”的舞台呈现(如融入现代舞美、调整角色关系),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例如新版京剧《白蛇传》中,小青(武旦)作为白素贞(青衣)的“跟厢”,在保留传统辅助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独立性的表演段落,使角色更加立体,戏曲教育中,“跟厢”角色的训练仍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舞台感的重要环节。
相关问答FAQs
Q1:戏曲中的“跟厢”与“龙套”有何区别?
A:“跟厢”与“龙套”均属戏曲中的辅助角色,但存在明显差异。“龙套”多指群体性角色,如士兵、衙役等,以整齐的调度和背景功能为主,无独立唱段和个性表演(如京剧中的“四龙套”“八龙套”);而“跟厢”通常是具体的、有名字的配角,与主角有直接互动,包含独立的表演段落和性格塑造(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身边的马谡、蒋干)。“跟厢”更注重与主角的情感或情节配合,而“龙套”侧重舞台氛围的营造。
Q2:为什么说“跟厢”体现了戏曲的“一棵菜”精神?
A:“一棵菜”精神是戏曲表演的核心美学原则,强调所有角色如同一棵菜的不同部分,虽分工明确但缺一不可。“跟厢”正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它通过辅助、衬托凸显主角的核心地位,确保舞台焦点不偏离;它需与主角、其他配角及乐队、舞美等紧密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例如京剧《定军山》中,黄忠(老生)的“跟厢”严颜(老生)通过精准的接唱、眼神交流和动作呼应,不仅强化了黄忠的老当益壮,更使整个“夺隘”场景充满戏剧张力,这正是“一棵菜”精神的生动实践。
相关推荐
- 11-10 一般什么时间可以入团?
- 11-10 项目负责人究竟是什么角色?
- 11-10 VM是什么品牌?
- 11-10 申论高分核心是什么?
- 11-10 专业类是什么?定义与范围如何界定?
- 11-10 电动床是什么?有何功能与优势?
- 11-10 Annie是什么意思?
- 11-10 推理能力究竟是什么?
- 11-10 点钻是什么?工艺、材质还是技术?
- 11-10 ACCA考试是什么?含金量如何?值得考吗?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针对您对铭欧鱼竿的询问,综合互联网信息为您详细解答如下:该公司生产的钓竿质量可靠,调性适中易于操控;重量轻盈不易疲劳且腰力强劲能应对3-5斤的鱼重需求轻松自如...
红尘醉人夜共舞 回答于11-10
-
针对您提到的关于铭欧鱼竿的问题,以下是详细的回答:总体评价如下所述,调性方面实测偏软适中;重量上属于轻量化设计不会过于沉重影响操控感且手感舒适不易疲劳,腰力...
曹娟 回答于11-10
-
您好,关于贵州贵公司的情况如下:该公司产品线覆盖绿茶和红茶等系列产品,新员工入职后会进行系统培训以提升专业技能和行业知识;团队氛围注重传统与年轻化相结合的...
雁过留声时忆往昔 回答于11-10
-
贵州贵公司作为茶企代表,产品线涵盖绿茶和红茶,新员工入职后会有系统培训以了解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等;团队氛围偏向年轻化与传统相结合的状态以保持创新力和传承性平衡发...
孙伟 回答于11-10
-
您好,关于贵州贵公司的情况如下:该公司是贵州省内知名的茶企代表之一,产品线确实覆盖绿茶和红茶领域且表现优秀;对于新员工入职后的培养方面非常注重系统培训和专业知...
静立 回答于11-10
-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