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九月初九有哪些传统风俗?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0-12 21:40 0 5

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长寿之意,又称“老人节”,这一天的风俗丰富多彩,既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雅趣,也有敬老爱老、祈福纳祥的温情,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生命和家庭的深刻理解与美好祝愿。

九月初九有哪些传统风俗?

登高远眺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古人认为九月初九是“大火”星隐退、寒气渐升的日子,此时登高可以避祸消灾、驱邪避害,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据《续齐谐记》记载,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知他九月初九家中将有灾祸,需带领家人登高、饮菊花酒、佩戴茱萸,方可消灾,桓景照做,傍晚回家发现家中牲畜全部死亡,从此登高避祸的习俗便流传开来,此后,登高逐渐从“避灾”演变为“祈福”,人们通过攀登高山,寓意步步高升、事业顺利,同时也借此机会亲近自然,感受秋日的壮美,在古代,文人墨客尤爱重阳登高,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登高》,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生动描绘了登高时的情景与情感。

赏菊饮酒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菊花是秋天的象征,凌寒而开,傲霜绽放,被视为花中隐士,象征着高洁、长寿,重阳时节,正值菊花盛开,人们会相约赏菊,举办菊花会、菊花展,欣赏菊花的千姿百态,除了赏菊,饮菊花酒更是重阳的传统,菊花酒是用菊花、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佳酿,古人认为菊花酒有明目、延寿的功效,九月初九饮菊花酒,寓意辟邪祛秽、益寿延年,在《梦粱录》中就有“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的记载,人们还会将菊花插在头上,或佩戴菊花制成的香囊,以祈求平安健康。

佩戴茱萸是重阳节又一特色风俗,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果实呈红色,气味芬芳,古人认为它有驱寒祛湿、辟邪解毒的作用,九月初九,人们会将茱萸果实或枝叶插在头上,或装入香囊佩戴在身上,妇女则会将茱萸赠送给亲人,以表思念与祝福,在唐代,佩戴茱萸的风俗尤为盛行,王维的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便生动反映了当时人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除了佩戴,茱萸还被用来酿酒、泡茶,或放在家中作为辟邪之物。

敬老爱老是重阳节在现代被赋予的新内涵,也是其核心精神所在,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在这一天,许多家庭会陪伴长辈登高、赏菊,或为长辈准备丰盛的晚餐,送上祝福和礼物,社区和社会组织也会举办敬老活动,如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举办文艺演出、组织集体祝寿等,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这一习俗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弘扬了孝道文化,促进了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九月初九有哪些传统风俗?

除了上述主要风俗,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庆祝方式,在北方,一些地区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糕”与“高”谐音,吃重阳糕寓意“百事俱高”,重阳糕通常以米粉、面粉为原料,加入枣、栗、果仁等制成,形状多样,有的还插上小旗,象征登高,在南方,部分地区有晒秋的习俗,农民会在重阳前后将收获的粮食、果实晾晒在阳光下,既是为了保存粮食,也寓意丰收和富足,在一些地方,还有放风筝、赏桂花等活动,人们通过这些活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的风俗丰富多彩,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命的珍视;既有对家庭的眷恋,也有对社会的关怀,这些习俗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也凝聚着人们对健康、长寿、幸福的共同追求,重阳节已成为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兼具文化内涵与情感温度的节日,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传承文化,关爱身边的老人,珍惜亲情与时光。

FAQs

  1. 问: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答:重阳登高起源于古代“避灾”的习俗,古人认为九月初九是“阳极之数”,此时寒气渐升,登高可以避开邪气、消灾避祸,后来,登高逐渐演变为祈福、亲近自然的活动,寓意步步高升、健康长寿,也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方式。

    九月初九有哪些传统风俗?

  2. 问:重阳节除了登高,还有哪些传统食物?
    答:重阳节的传统食物以重阳糕和菊花酒最为常见,重阳糕因“糕”与“高”谐音,寓意“百事俱高”,通常加入枣、栗、果仁等,象征丰收和吉祥;菊花酒则由菊花、糯米酿制,被视为“延寿酒”,有驱邪避秽、益寿延年之意,部分地区还有吃羊肉、饮茱萸酒等习俗。

#九月初九登高习俗#重阳节传统风俗有哪些#九月初九饮菊花酒风俗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