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檾是何字?其义究竟为何?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0-28 17:48 0 6

“檾”这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属于较为生僻的字,但在古代文献、农业历史及方言中仍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文化价值,要理解“檾”的意思,需从字形构造、本义、引申义及历史应用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檾是何字?其义究竟为何?

字形与本义:从“艸”从“敬”的植物

“檾”的字形结构为形声字,从“艸”(艹,草字头),表示与植物相关;“敬”为声旁,提供读音。《说文解字》中未收录“檾”字,但其异体字“苘”在《说文》中解释为:“苘,枲属,从艠,从圅,圅,或从敬。”这里的“枲”指大麻的雄株,纤维可制绳,而“苘”则是古代对一种草本植物的称呼,现代规范汉字中,“檾”与“苘”常被视为同一字的不同写法,其本义均指向一种名为“苘麻”的植物。

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2米,茎直立,被柔毛,叶心形,花黄色,果实半球形,表面有粗毛,这种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地区,适应性强,常生长于田间、路旁等处,其茎皮纤维坚韧,是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这也是“檾”字的核心含义所在。

核心含义:纤维作物与经济价值

“檾”最直接的意思是指苘麻这种植物,尤其是其茎部富含的纤维,在古代农业社会,苘麻因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纤维质量好,被列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纤维具有吸湿性强、拉力大、不易断裂的特点,可用于制作麻绳、麻袋、麻布,甚至作为纺织粗布的原料,在《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古代农书中,均有关于苘麻种植、加工的记载,称为“檾麻”或“塘麻”,可见其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除了纤维用途,苘麻的种子也可榨油,用于制作肥皂或照明油;全草还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这种“一身是宝”的特性,使“檾”成为古代劳动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植物资源,在方言中,“檾”的称呼仍有保留,如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至今称苘麻为“檾棵子”或“青麻”,体现了其在地域文化中的延续。

檾是何字?其义究竟为何?

引申与历史:从植物名称到文化符号

随着时代发展,“檾”字的使用逐渐局限于专业领域或方言中,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未完全消失,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苘麻常被作为普通农作物的意象出现,反映农耕社会的生产场景。《诗经》中“麻”的泛称可能包含苘麻,而汉代乐府诗“江南可采莲”中的“莲”与“麻”常并提,暗示了纤维作物在生活中的普及。

“檾”的异体字“苘”在古代文献中更为常见,如《本草纲目》记载:“苘麻,叶如苎而薄,花黄实亦如麻子。”这种药用与纤维兼用的特性,使“檾”在传统医药学和农业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苎麻、亚麻、黄麻等纤维作物逐渐取代了苘麻的地位,“檾”字也随之淡出日常用语,仅在植物学、农史学或方言研究中被提及。

现代应用与语言现状

在现代汉语中,“檾”主要出现在以下场景:一是植物学文献中,作为苘麻的正式学名用字;二是农业历史研究,涉及古代作物栽培时使用;三是部分地区的方言口语,如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仍保留“檾”的称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个字可能较为陌生,甚至被误读为“青”“茎”等音近字,这也反映了汉字在传承过程中的演变与筛选。

值得注意的是,“檾”字的文化价值并未因使用频率降低而消失,相反,它作为农业文明的一个符号,记录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智慧,也见证了纤维作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挖掘“檾”等生僻字背后的历史内涵,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檾是何字?其义究竟为何?

相关问答FAQs

Q1:檾和苘是同一个字吗?
A1:是的,“檾”和“苘”通常被视为同一字的不同写法,均指苘麻这种植物,在古代文献中,“苘”更为常见,而“檾”是其异体字,现代规范汉字中,“檾”被作为标准字形,但两者在读音(均为qǐng)和含义上完全相同,可以通用。

Q2:苘麻(檾)的纤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古代用它做纺织原料?
A2:苘麻的纤维具有强度高、吸湿性好、耐磨耐拉的特点,适合制作绳索、麻袋等粗纺织品,古代选择苘麻作为纺织原料,原因在于其生长周期短(约3-4个月)、适应性强、产量高,且无需精细耕种,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需求,苘麻纤维的加工工艺相对简单,通过剥皮、浸泡、捻线等步骤即可制成成品,因此在古代被广泛种植和使用。

#檾字怎么读#檾的意思是什么#檾字解释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