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格田是什么?为何要推广格田?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1-01 08:25 0 6

格田是一种在农业领域中,尤其是在水稻种植区域,广泛采用的土地整理和田间工程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工程措施,将原本零散、不规则、高差较大的田块,整合为集中连片、规则平整、灌排分开、设施完善的标准方形或长方形田块,从而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创造基础条件,格田就是将“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弯田”变“直田”的过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格田是什么?为何要推广格田?

从形态特征来看,格田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田块规整,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田块长度和宽度根据地形条件和机械作业需求合理确定,一般长度在100-200米,宽度在30-50米,既便于大型农业机械进出和转弯作业,又能保证灌溉均匀性和排水效率;二是田面平整,通过精细平整,使田块内高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确保灌溉时水深一致,避免出现局部积水和干旱现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灌排配套,格田建设通常与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系统同步规划,实现“灌分家、排分家”,即灌溉水通过独立的输配水系统进入田块,田间积水则通过排水沟及时排出,有效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涝渍灾害;四是道路畅通,围绕格田建设完善的机耕道、生产路,确保农机、物资能够便捷通达田间,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交通保障;五是生态友好,在格田周边和沟渠旁配套建设生态缓冲带、植被护坡等,减少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田间生态环境。

格田建设的实施过程需要经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精细的工程施工,要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和地形测量,掌握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水源状况、现有基础设施等情况,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格田的范围、规模、田块规格、灌排系统布局、道路网络等关键参数,绘制规划设计图纸,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特别注重与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需求的结合,例如在丘陵地区,要考虑梯田的修筑和等高线的布置;在平原地区,则要重点解决田块整合和灌排分离问题,组织专业施工队伍,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开展土地平整、土方开挖与回填、沟渠修筑、道路铺设等工程作业,土地平整是格田建设的核心环节,通常采用机械施工与人工精平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田面平整度达到设计标准,沟渠和道路的建设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完成主体工程后,还要进行田间配套设施的安装,如灌溉取水设施、量水设备、输水管道等,并建立健全工程管护机制,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格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格田化后,大型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能够顺利进入田间作业,大幅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据测算,格田化后水稻生产机械化率可提高30%以上,亩均生产成本降低15%-20%,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田面平整和灌排配套使得灌溉水能够均匀分布,减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实现精准灌溉和节水灌溉,与传统漫灌相比,格田灌溉可节约用水30%-40%,对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有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集中连片的格田为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标准化的生产环境便于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品牌建设,推动农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格田建设还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沟渠生态化改造、植被恢复等措施,可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化肥流失,降低面源污染,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格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在不同地区,格田建设的模式和技术要点也有所差异,在南方水稻主产区,格田建设通常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紧密结合,重点解决田块细碎化、灌排不畅、道路泥泞等问题,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北方旱作农业区,格田建设则更注重保水保土,通过修建梯田、水平条田等,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在一些丘陵山区,受地形条件限制,格田田块规模相对较小,但通过等高线布置和坡面整治,仍可实现局部田块的规整化和标准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农业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格田建设,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地形测绘、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灌溉系统、土壤墒情监测设备等,使格田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智能。

格田是什么?为何要推广格田?

格田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是建设成本较高,土地平整、沟渠修筑、道路铺设等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二是后期管护难度大,格田及配套设施建成后,需要持续的管护资金和专业的管护人员,部分地区存在重建轻管、管护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和效益发挥,三是需要尊重农民意愿,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土地权属调整、承包地互换并块等问题,需要充分征求农民意见,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避免引发矛盾,四是生态环境保护要贯穿始终,在工程建设中要注重保护耕作层土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格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施工,将传统农田改造为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的格田,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格田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质量,加强管护,确保发挥长期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问答FAQs:

  1. 问:格田建设与传统农田相比,有哪些具体优势? 答:格田建设相比传统农田具有显著优势:一是田块集中连片、规则平整,便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机械化率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二是灌排系统分离、设施完善,可实现精准灌溉和高效排水,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30%-40%;三是土壤条件改善,通过平整土地和培肥地力,耕作层厚度和质量得到保障,有利于作物生长;四是生产标准化程度提高,便于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双提升;五是生态环境改善,通过配套生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田间景观更加整洁美观。

    格田是什么?为何要推广格田?

  2. 问:格田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土地权属调整和农民意愿问题? 答:格田建设中解决土地权属调整和农民意愿问题,需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一是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在项目规划前广泛征求农民意见,了解其生产需求和利益诉求,将农民意愿作为规划的重要依据;二是科学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通过土地互换、转包、转让等方式,实现承包地并块,确保调整后的土地权属清晰、面积合理;三是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对因土地整理暂时受到影响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偿,保障其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农民了解格田建设的长远效益,提高其参与积极性;五是成立由村干部、农民代表、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全程参与土地权属调整和纠纷调解,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格田改造技术#格田推广优势#格田种植效益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