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赶街是什么?农村电商的赶街模式是什么?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1-05 14:16 0 7

“赶街”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赶”有赶赴、前往的意思,“街”则指街道、集市,合起来便是“前往集市进行交易”的行动,在传统农业社会,赶街是城乡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指人们定期前往固定或流动的集市,买卖农产品、手工艺品、日用品等物资,同时也兼具社交、信息交流等功能,这种集市活动往往以“日”“集”“圩”“场”等为称谓,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如北方的“赶集”、南方的“赶圩”或“赶场”,其核心内涵都是通过聚集形成的市场空间,实现商品流通和社会互动,随着时代发展,“赶街”的内涵与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从传统的线下集市逐渐拓展至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电商模式,成为连接城乡、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

赶街是什么?农村电商的赶街模式是什么?

传统赶街:乡土社会的经济与社交纽带

在传统社会,赶街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自给自足之外的剩余产品需要通过集市出售,换回生活必需品和农资,而城镇居民和手工业者也依赖集市获取农产品和原材料,赶街的周期往往与农业生产节奏紧密相关,有的地方“日日集”,有的“三六九集”,有的“逢十赶集”,固定的周期让农民能够合理安排生产和交易时间。

赶街的场所通常是乡镇的中心地带或交通要道,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集市点,清晨,天还未亮,赶街的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肩挑担子的农民牵着牲畜,推着独轮车装载着新鲜蔬菜、粮食鸡鸭,小商贩则搭起简易摊位,摆放着布匹、农具、食盐、烟草等各类商品,集市上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土生活画卷,交易方式也充满人情味,熟人之间可以赊账,邻里之间通过以物易物解决临时需求,价格则根据商品质量、供需关系灵活议定,没有明码标价的“铁律”,全凭买卖双方的信任和协商。

除了经济功能,赶街更是重要的社交场合,农民们在集市上不仅交换商品,更交换信息:谁家的庄稼收成好,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学,邻村修了路、通了电,这些消息通过赶街口口相传,成为乡土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亲戚朋友也会借赶街的机会见面聚会,聊聊家常,增进感情,对于许多农村老人而言,赶街是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出门活动”,是他们感受社会脉搏、排解孤独的重要方式,甚至青年男女的“相亲”也常常在集市上进行,通过父母的介绍和短暂的交流,缔结婚姻的缘分,可以说,传统赶街是乡土社会的“缩影”,它以商品交易为纽带,维系着农村的经济秩序、人际关系和文化传承。

现代赶街:从线下集市到农村电商的转型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赶街逐渐面临挑战,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大型超市的普及,让农村居民有了更多购物选择,传统集市的商品种类和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人群的购买力和交易需求发生变化,许多传统集市逐渐衰落,有的甚至消失了。“赶街”作为农村经济的毛细血管,其连接城乡、服务民生的重要性并未改变,反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型机遇——农村电商模式的“赶街”。

现代“赶街”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集市,而是通过电商平台将线上虚拟市场与线下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形成“线上赶街+线下服务”的新模式,具体而言,这种模式通常由地方政府、企业或合作社主导,在农村地区建立电商服务站(或“赶街网点”),为农民提供网购代买、农产品代卖、快递收发、缴费充值、电商培训等服务,农民只需到服务站,工作人员就能帮助他们通过手机或电脑,将自家的农产品卖往全国各地的城市消费者,同时也能从平台上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

赶街是什么?农村电商的赶街模式是什么?

与传统赶街相比,现代“赶街”的优势十分显著,在交易范围上,它突破了地域限制,农村的特色农产品不再只能卖给周边的城镇居民,而是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达全国市场,甚至出口海外;在交易效率上,线上展示、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的闭环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农民的利润空间得到提升,消费者也能获得更新鲜、更便宜的商品;在信息获取上,电商平台不仅提供商品信息,还提供市场行情、种植技术、政策法规等知识服务,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实现“订单农业”。

现代“赶街”还带动了农村创业和就业,许多返乡青年、大学生、妇女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开设网店、直播带货,将家乡的土特产打造成网红产品,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在浙江、贵州、四川等地的农村,“赶街”电商服务站已经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枢纽,帮助当地茶叶、水果、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一些地方还通过“赶街节”等活动,结合线下展销和线上直播,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影响力,形成“电商+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

赶街的时代价值: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无论是传统赶街还是现代赶街,其核心价值都在于“连接”——连接生产与消费、连接乡村与城市、连接传统与现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赶街的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产品“卖难”是长期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现代赶街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优质农产品能够实现优质优价,通过直播带货,消费者可以直观看到农产品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增强信任感,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而“订单农业”模式则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避免盲目种植导致的滞销风险。

它推动了农村产业升级,赶街电商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产品销售,还催生了农产品加工、包装设计、物流运输、电商服务等配套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一些地方还通过“赶街”平台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将农产品采摘、民俗体验等与电商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赶街是什么?农村电商的赶街模式是什么?

它改善了农村生活品质,现代赶街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便捷服务,通过网购平台可以购买到服装、家电、数码产品等各类工业品,通过代缴代买服务解决了老人、行动不便人群的出行难题,缩小了城乡生活差距。

它传承了乡土文化,传统赶街中的民俗表演、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文化元素,通过现代赶街的电商平台得以传播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乡村文化,一些地方还将非遗产品通过赶街网销售,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增加了非遗传承人的收入。

相关问答FAQs

Q1:现代“赶街”电商和传统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有什么区别?
A:现代“赶街”电商与传统电商平台的主要区别在于服务对象的定位和服务模式的差异,传统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更侧重于城市市场,商家以企业为主,商品标准化程度高,而“赶街”电商则专门面向农村市场,服务对象以农民、合作社为主,具有更强的“下沉”属性,在服务模式上,“赶街”通常采用“线上平台+线下服务站”的形式,线下服务站不仅提供交易支持,还提供电商培训、物流配送、售后保障等本地化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不会用、不敢用、用不好”电商的问题。“赶街”更注重农产品上行,聚焦于将农村的特色产品卖出去,而传统电商平台虽然也有农产品销售,但并非其核心定位,且缺乏针对农村的定制化服务。

Q2:农民参与“赶街”电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政府或平台会提供哪些支持?
A:农民参与“赶街”电商的基本条件包括:拥有可销售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具备基本的智能手机操作能力(或可通过服务站代操作)、了解基本的电商交易流程,对于缺乏技能的农民,通常可以通过线下服务站的培训学习电商知识、直播技巧、包装方法等。
政府或平台提供的支持主要包括:①政策扶持,如对农村电商站点给予补贴、对农产品上行给予物流补贴;②基础设施支持,如完善农村网络覆盖、建设仓储物流中心;③培训服务,组织电商专家、成功创业者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提升农民的电商运营能力;④品牌支持,帮助农民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申请绿色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⑤金融支持,提供低息贷款、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农民的资金周转问题,通过这些支持,农民可以更便捷、更安全地参与“赶街”电商,实现增收致富。

#赶街农村电商平台#赶街电商农村应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