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凌汛是什么?为何会形成灾害?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1-12 05:56 0 3

凌汛,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季封河和春季开河的时节,特指河流在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时,因上下游温差、冰凌消融速度不同而导致的冰坝阻塞河道、引起水位急剧上涨甚至决堤的危险水文过程,这一现象多见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辽河等河流,尤其是内蒙古、宁夏、山东以及黑龙江、吉林等省份的河段,其形成机制、危害特点及应对措施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凌汛是什么?为何会形成灾害?

从地理条件看,凌汛的发生首先依赖于河流的“自南向北”或“自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向,由于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差异显著,南部河段因纬度较低、气温回升较早,春季开河时间往往早于北部河段;而冬季封河时,南部河段因气温较高,封河晚于北部,这种“上早下晚”或“上封下不封”的时空差异,为凌汛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具体而言,当春季来临,南部河段冰层融化,冰凌顺流而下,到达尚未解冻的北部河段时,大量冰凌堆积、重叠,形成冰坝,冰坝如同天然的“拦河闸”,阻塞水流,导致上游水位迅速抬高,严重时可能漫过河堤,引发洪水灾害;而冰坝溃决时,又可能形成突发性洪峰,对下游造成二次冲击。

从时间维度看,凌汛主要分为“封河凌汛”和“开河凌汛”两种类型,封河凌汛发生在初冬,当北部河段因气温骤降率先封河,而南部河段尚未封冻时,上游来水携带冰凌受阻,在封河末端堆积,形成冰塞,导致水位壅高,例如黄河内蒙古段在每年12月前后常出现此类现象,开河凌汛则发生在春季(2月至3月),是凌汛的主要危害期,随着气温回升,南部河段冰层先行解冻,冰凌在河道内流动过程中,遇到尚未解冻的狭窄河段或弯道,极易卡塞形成冰坝,黄河山东利津段、黑龙江佳木斯段等都是开河凌汛的高发区,历史上曾多次因冰坝溃决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凌汛的危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冰坝壅水可能导致堤防漫顶或渗漏,引发决口,淹没农田、村庄和城镇,1951年黄河下游凌汛期间,利津段冰坝壅水高达6米以上,造成大面积受灾,冰凌在流动过程中对河道工程、桥梁、涵闸等建筑物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容易导致结构损坏,凌汛期间水位涨落快,持续时间长,给防汛抢险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尤其是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监测和预警难度进一步加大。

凌汛是什么?为何会形成灾害?

为应对凌汛威胁,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在监测方面,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水文站实时监测等手段,跟踪冰情变化,预测冰坝形成风险;在预警方面,利用水文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提前发布凌汛预警信息,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在工程措施上,一方面通过河道整治、护岸加固等提高河道行凌能力,另一方面在重点河段建设分洪区、蓄洪区,必要时启用分洪工程缓解壅水压力,在非工程措施上,则通过人工破冰(如飞机轰炸冰坝、机械破冰)、调度水库流量(如利用小浪底水库等控制下泄流量和温度)等方式,减缓冰凌对河道的冲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也被应用于凌汛监测,提高了预报的精准度和应急处置效率。

凌汛是寒冷地区特有的水文灾害,其形成与气候、地形、河流流向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虽然通过科学监测和工程防控,凌汛灾害的影响已显著降低,但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凌汛的防控仍需持续关注和投入,以保障沿岸地区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问答FAQs
Q1:凌汛和普通洪水有什么区别?
A1:凌汛与普通洪水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因和物质组成,普通洪水多由暴雨、融雪等持续性强降水导致,水流中多为液态水;而凌汛是由冰凌堆积阻塞河道引发,水流中夹杂大量固态冰块,冰坝的形成和溃决具有突发性,水位涨落速度更快,且冰凌对建筑物具有冲击破坏作用,防控难度更大,凌汛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仅发生在寒冷地区的特定河段,而普通洪水则可能出现在任何有降水条件的区域。

凌汛是什么?为何会形成灾害?

Q2:如何提前判断凌汛发生的风险?
A2:判断凌汛风险需综合多方面数据:一是气温监测,关注上下游河段气温差异,若南部气温持续回升而北部仍低于-5℃,则开河凌汛风险升高;二是冰情观测,通过卫星遥感或无人机监测冰层厚度、冰凌密度及河道封冻长度,若发现冰凌向未封冻河段集中堆积,可能形成冰坝;三是水文数据,分析上游流量变化,若流量突然增大且伴随冰凌下泄,需警惕壅水风险;四是历史数据,参考往年凌汛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结合当年气候异常情况(如暖冬、寒潮等)综合预判,目前各地水文部门会发布凌汛预警等级,公众可通过官方渠道及时获取信息。

#凌汛形成原因#凌汛灾害类型#凌汛防御措施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