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愽”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很多人可能会对其含义感到陌生,要准确理解“愽”的意思,需要从它的字形结构、字源演变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从字形结构来看,“愽”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忄”(竖心旁),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人的心理活动、情感或意志有关;右边是“專”(“专”的繁体字),既表声也表意。“專”有集中、专一、精通等含义,愽”的字形可以理解为“将心思专注于某一领域或事物”,这为其核心含义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汉语中,“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其本义主要指“广博”“宽广”,这种“广博”既可以指学识的渊博,也可以指胸怀的宽广,还可以指见闻的丰富。《论语·雍也》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里的“博学”就是指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与“愽”的含义密切相关。“愽”强调的是知识面的广阔和视野的开阔,而非对某一学科的精深钻研(后者通常用“精”来体现),在《说文解字》中,“愽”被解释为“大通也”,进一步印证了其“广博”“通达”的核心含义。
除了“广博”之外,“愽”还有“通晓”“精通”的意思,这种含义与“專”的“专一”之意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在广博基础上的专精”或“通过广泛学习而通达事理”的境界。《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里的“博学”不仅指学习范围广,还隐含了通过广泛学习而通达事理、提升智慧的意思,古代的学者往往追求“愽古通今”,即既通晓古代的典籍制度,又了解当代的社会现实,这种“愽”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识和能力。
在情感和胸怀方面,“愽”可以引申为“宽厚”“宽容”。“愽爱”指广泛地爱,即“兼爱”,对他人不分亲疏、一视同仁的爱;“愽施”指广泛地施舍或给予,体现的是一种胸怀天下的气度,这种含义与“愽”的“广”字义密切相关,因为只有胸怀宽广,才能容纳他人,广泛地付出爱意或资源,在古代圣贤的描述中,常常用“愽大”来形容君子的胸怀,如“愽大精深”一词,最初就是用来形容思想、学问等既广博又高深。
需要注意的是,“愽”与“博”在现代汉语中常常通用,但在古代文献中,两者有时存在细微差别。“博”更侧重于数量的多、范围的大,而“愽”则更强调通过广泛学习而达到的通达境界和内心的宽广胸怀,随着汉字的简化和发展,这种差别逐渐模糊,现代汉语中“博”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愽”,“愽”在很多情况下已经被“博”所取代,仅在一些特定的古籍引用或固定词汇中才会出现。
在古代典籍中,“愽”的用法非常丰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称荀子“于是推儒、墨、道德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虽然没有直接用“愽”字,但荀子“序列著数万言”的行为正是其“愽学”的体现,又如,《后汉书·班固传》评价班固“愽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穷究旨要”,这里的“愽贯载籍”就是指广泛地阅读和贯通各种典籍,展现出深厚的学识积累。

从哲学层面来看,“愽”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因为广博,所以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文化和思想;因为通达,所以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本质规律,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碰撞,只有具备“愽”的胸怀和视野,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在教育领域,“愽学多才”一直是对一个人的高度评价,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专精于某一专业领域,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现代教育强调的“通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对古代“愽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通过通识教育,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提升人文素养,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和人生成长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追求“愽”并不意味着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真正的“愽”是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系,正如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次第,乃是学者用工之大节目。”这里的“博学”是第一步,但后续还有“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环节,强调的是学、问、思、辨、行的统一,这样才能将广博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能力和智慧。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愽”单独使用的频率较低,但在一些成语和固定词汇中仍然保留了它的含义。“愽闻强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愽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问广博高深,难以穷尽;“愽施济众”指广泛地施舍恩惠,救济大众,这些词汇中的“愽”都保留了“广博”“宽广”的核心含义,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愽”在古代还可以通“博”,表示“赌博”的意思。《论语·阳货》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这里的“弈”指下棋,“博弈”泛指赌博之类的游戏,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消失,被“博”字完全取代。
“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汉字,其核心含义是“广博”“通达”,既指学识、见闻的广阔,也指胸怀、气度的宽广,还强调通过广泛学习而达到的融会贯通,它是古代学者追求的重要境界,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虽然现代汉语中“愽”的使用频率有所降低,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和传承。

相关问答FAQs:
-
问:“愽”和“博”有什么区别?
答:在现代汉语中,“愽”和“博”大多可以通用,且“博”的使用更为普遍,但在古代文献中,“愽”更侧重于通过广泛学习而达到的通达境界和内心的宽广胸怀,强调“学”与“思”的结合;而“博”则更侧重于数量多、范围广,如“博取”“广博”,随着汉字简化,“博”逐渐成为通用字,“愽”多保留在古籍或特定词汇中。 -
问:现代汉语中哪些词语还保留了“愽”的含义?
答:现代汉语中,虽然“愽”单独使用较少,但在一些成语和固定词汇中仍保留了其“广博”“通达”的含义,“愽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愽大精深”(形容思想学问广博高深)、“愽施济众”(广泛施舍恩惠,救济大众)等,这些词语中的“愽”都体现了“广博”“宽广”的核心内涵。
- 上一篇:职场何时该转身?离职信号有哪些?
- 下一篇:游戏开发该选什么专业?核心技能有哪些?
相关推荐
- 11-14 外包岗位到底指什么工作?
- 11-14 大专学历能找到什么好工作?
- 11-14 资产评估究竟指什么?
- 11-14 平面设计具体做什么?工作内容有哪些?
- 11-14 人事专员具体负责哪些核心工作?
- 11-14 经纪人属于哪个专业领域?
- 11-14 大四离校时间有官方通知吗?
- 11-14 事业编综合类考试内容具体有哪些?
- 11-14 职业迷茫期,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 11-14 携程具体提供哪些旅行服务?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鉴衡认证作为权威第三方机构,拥有高认可度平台,技术岗核心工作包括检测与发证、技术研发两方面;加班强度视项目紧急程度而定,但整体较为合理且给予相应补偿或调休机制保...
数码爱好者少年 回答于11-14
-
鉴衡认证作为国内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拥有高认可度平台,技术岗核心工作包括检测与研发两方面内容;加班强度视项目需求而定有时较为紧张但能接受范围内且会给予相应补偿或调...
心灵 回答于11-14
-
鉴衡认证作为国内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其平台认可度非常高,针对您的询问事项回答如下:工作中技术岗的核心职责是检测与研发两方面并重;加班强度视项目紧急程度而定但整体...
涵云 回答于11-14
-
针对您想了解的武汉中城公司情况,以下是仿照BOSS直聘回答方式的详细内容:该公司氛围积极正向,员工之间沟通顺畅且团队协作默契良好;关于加班问题并不严重但根...
李明 回答于11-14
-
根据您所描述的问题,以下是关于武汉中城公司的回答:该公司氛围良好,员工普遍表示团队合作融洽、沟通无障碍;加班情况视部门和项目而定,有时需要应对紧急任务会适...
张霞 回答于11-14
-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