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金瓯何意?国器还是器物?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1-17 07:25 0 3

“金瓯”一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其字面义与引申义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构词来看,“金”指黄金,象征贵重、坚固与永恒;“瓯”原指古代一种盆、盂类的容器,多为陶制或金属制,后特指小盆或酒器,二者结合,“金瓯”最初指用黄金制作的精美器皿,但随着词义演变,逐渐衍生出更为深刻的象征意义,成为国家、疆土的代名词,蕴含着人们对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珍视与守护之情。

金瓯何意?国器还是器物?

“金瓯”的字源与本义

“瓯”字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初指一种敞口、深腹、圈足的容器,类似于今天的盆或碗。《说文解字》中释“瓯”为“饭器也”,说明其早期功能与饮食相关,考古发现中,出土过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瓯、原始瓷瓯,印证了其作为日常器物的历史,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黄金等材质的“瓯”逐渐出现,尤其是黄金因其稀有性和稳定性,成为制作高级器物的首选材料。“金瓯”一词,正是对黄金制作之瓯的特指,强调其材质的珍贵与工艺的精湛,在古代,金瓯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可能用于祭祀、宴饮等重要场合,代表着尊贵与神圣。

“金瓯”的引申义:国家疆土的象征

“金瓯”从具体器物升华为国家象征,经历了漫长的语义演变过程,这一转变与“瓯”本身的形态特征及中国传统“家国同构”的文化观念密切相关,从形状上看,“瓯”作为容器,具有包容、承载、完整的特点,而“金”的坚固特性则进一步强化了“不可破碎”的意象,古人由此联想到国家的疆土——如同一个完整的金瓯,需要精心守护,不容分割,这种象征意义在文献中多有体现,尤其在强调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历史语境下,“金瓯”成为高频使用的文化符号。

最早明确将“金瓯”与国家疆土联系起来的文献,可追溯至南朝梁代,史书记载,梁武帝曾问大臣“国家之事,何如金瓯”,大臣以“金瓯无缺”作答,寓意国家疆土完整、政权稳固,此后,“金瓯无缺”逐渐成为固定成语,成为人们对国家统一的理想愿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赠司勋杜十三员外》中写道“且将残日付尊罍,莫叹金瓯覆玉杯”,以“金瓯”暗喻国家,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宋代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的悲壮之后,亦以“金瓯”寄托对故土的眷恋,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与守护“金瓯”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金瓯”在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金瓯”不仅是一个抽象的象征符号,更承载着具体的政治与文化内涵,它代表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深入人心,疆土完整成为国家合法性与统治稳定的重要标志。“金瓯无缺”因此成为衡量治世的标准,而“金瓯破碎”则警示国家分裂、外族入侵的危机,南宋时期,面对金兵南下、山河破碎的局势,无数仁人志士以“恢复中原、重整金瓯”为己任,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金瓯何意?国器还是器物?

“金瓯”蕴含着“家国同构”的文化心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国家是家庭的扩大化,“保家卫国”是深入人心的伦理准则。“金瓯”作为国家象征,与“家”的安宁紧密相连——只有“金瓯无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反之,若“金瓯破碎”,则意味着流离失所、家国不存,守护“金瓯”不仅是统治者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这种心理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尤为突出,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保卫国土,誓死守护金瓯”的口号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救亡图存的运动。

“金瓯”的现代意义与传承

进入现代社会,“金瓯”一词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凝聚民族情感、表达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在官方话语中,“金瓯”常用于强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例如中国政府在涉及台湾、南海等问题时,多次重申“中国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神圣的‘金瓯’不容侵犯”,向世界传递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在民间,“金瓯”则通过文学、艺术、教育等形式广泛传播,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纽带。

值得注意的是,“金瓯”的象征意义在当代已超越单纯的“疆土完整”,延伸至国家综合实力、文化自信等更广阔的维度,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物理疆土的“金瓯无缺”,更需要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面繁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宏伟目标与守护“金瓯”的历史一脉相承,并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在全球化背景下,“金瓯”也象征着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大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担当——如同一个坚实的“金瓯”,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本国人民,也为人类共同福祉贡献力量。

“金瓯”一词,从一件具体的黄金器皿,升华为国家疆土的象征,再融入民族精神与文化血脉,其演变历程折射出中华文明对“统一”“完整”“守护”的不懈追求,它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现实的昭示;既是文化的符号,也是情感的寄托,在新时代,守护“金瓯”意味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意味着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意味着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正如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金瓯”所承载的家国情怀,将继续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金瓯何意?国器还是器物?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金瓯”会成为国家的象征?
A:“金瓯”成为国家象征,源于其字面义与引申义的结合。“瓯”作为容器,有包容、完整之意;“金”则象征坚固与贵重,古人将二者结合,以“金瓯”比喻国家疆土,强调其“不可分割、不容破碎”的特性,中国传统“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家国同构”的文化心理,进一步强化了“金瓯”与国家统一的关联,使其从具体器物升华为抽象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国家完整的珍视与守护之情。

Q2:在现代汉语中,“金瓯”一词如何使用?
A:在现代汉语中,“金瓯”主要用于正式或庄重的语境,强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政治话语中,常以“金瓯无缺”表达对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在新闻报道或官方声明中,可能出现“维护国家‘金瓯’完整”等表述。“金瓯”也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作为爱国情怀的文化符号,如诗歌、歌曲等,其核心内涵仍是“国家疆土的完整与不可侵犯”,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也延伸至对国家综合实力、文化自信等方面的期许。

#金瓯#国器#寓意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