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成文日期以什么为准?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0-12 15:14 0 3

成文日期的确定是公文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公文的生效时间、效力认定以及后续的管理和追溯,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的规定,成文日期的确定需遵循严格的标准,具体需结合公文类型、签发流程和签署方式综合判断,核心原则是体现公文最终完成并具备法定效力的时间节点。

成文日期以什么为准?

成文日期的核心定义与基本原则

成文日期是指公文最终生效的日期,即公文内容经法定程序审定完毕、具备正式效力的时间,这一日期并非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或打印日期,而是以领导人签发或会议通过、联合发文机关署名为准,体现了公文从起草到生效的完整流程,其核心原则是“谁签发/通过,就以谁的时间为准”,确保公文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不同类型公文的成文日期确定方式

(一)上行文(以请示、报告为例)

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其成文日期以机关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某单位拟写《关于XX项目的请示》,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如局长、总经理)签发后,签发日期即为成文日期,若签发人后标注“签发:XXX 2023年10月26日”,则成文日期为2023年10月26日,需要注意的是,联合上报的公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若经会议审议通过,则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但需在公文正文中注明“经XX会议审议通过”。

(二)下行文(以通知、通报、批复为例)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公文,其成文日期的确定方式需根据签发主体区分:

成文日期以什么为准?

  1. 单一机关发文:以机关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某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XX事项的通知》,由市长签发,签发日期即为成文日期。
  2. 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若多个机关联合发文,如市财政局与市税务局联合发布《关于XX政策的通知》,需分别经两局负责人签发,以后一个签发日期为准。
  3. 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并在正文下方标注“(XX年XX月XX日XX会议通过)”。

(三)平行文(以函、纪要为例)

平行文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往来的公文,其成文日期以机关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若为联合行文,参照下行文执行,即以最后签发机关的签发日期为准,会议纪要的成文日期则以会议召开日期为准,需在纪要标题下方标注“(XX年XX月XX日)”。

特殊情况下的成文日期认定

  1. 领导人签发后的修改:公文经签发后,若因内容重大需进行实质性修改,需重新签发,此时应以重新签发的日期为成文日期;若仅作文字性调整,不影响原意,可不再签发,原签发日期仍有效。
  2. 电报的成文日期:电报作为特殊公文形式,其成文日期以发出日期为准,具体以电报签发单上的签发时间为准。
  3. 翻印、复印的公文:翻印或复印的公文需标注翻印日期,但成文日期仍以原公文的签发日期为准,翻印日期仅作为管理参考,不改变公文的生效时间。

成文日期的规范标注要求

成文日期在公文中有明确的格式要求:需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2023年10月26日”为规范写法,“2023年10月6日”不能写为“2023年10月06日”,成文日期通常标注在公文正文右下方,右空四字编排;联合行文时,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整齐排列,并将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编排,最后一个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四字标注成文日期。

相关问答FAQs

问:成文日期和发文日期有什么区别?
答:成文日期是公文最终生效的日期,以签发或通过日期为准,体现公文的法定效力时间;发文日期是公文正式发出的日期,通常以机关对外发出(如邮寄、印发)的日期为准,某公文10月26日签发(成文日期),10月28日印发(发文日期),则公文的生效时间以10月26日为准,发文日期仅作为公文流转的时间记录。

成文日期以什么为准?

问:如果公文签发后因故未及时印发,成文日期是否需要变更?
答:不需要,成文日期以签发或通过日期为准,与公文的印发时间无关,只要公文已完成签发程序并具备生效条件,即使因故延迟印发,成文日期仍保持不变,某公文12月20日签发,次年1月5日印发,成文日期仍为12月20日,公文的效力从12月20日起算。

#文件成文日期怎么确定#合同成文日期以什么为准#公告成文日期以什么为准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