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先行组织者是什么?有何教学作用?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0-24 10:36 0 6

先行组织者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在其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它指的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向学习者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这种材料比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更抽象、更概括、更一般,并且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清晰、稳定的联系,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搭建“认知桥梁”,帮助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提高学习效率和保持效果。

先行组织者是什么?有何教学作用?

从本质上看,先行组织者并非简单的课程导入或复习旧知,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认知支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当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相关观念清晰可辨时,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新知识的意义,并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反之,如果新知识过于抽象或与已有经验脱节,学习者往往会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这不仅理解困难,而且知识难以迁移和应用,先行组织者正是通过提供上位观念(即更概括、包容性更强的知识框架),帮助学习者理解新知识在更大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从而实现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类: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说明性组织者适用于学习者对新知识完全陌生的情况,其目的是为即将学习的内容提供一个上位的概念框架或概括性陈述,在学习“哺乳动物的分类”之前,先呈现“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一类具有乳腺哺育幼崽、体表被毛、恒温等特征的动物”这一说明性组织者,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一个总体的认知框架,后续再学习具体的哺乳动物种类(如猫、狗、大象等)时,就能将其纳入这个框架中,理解它们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比较性组织者则适用于学习者对新知识有一定熟悉度,但容易与已有知识混淆的情况,其目的是通过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帮助学习者明确新知识的独特性,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前,可以先呈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比较性组织者,通过对比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与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的性质,帮助学习者理解分数基本性质与除法性质的联系与区别,避免概念混淆。

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它能够激活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相关知识,通过呈现与旧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先行组织者可以“唤醒”学习者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固定点”,在学习“光合作用”之前,呈现“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这一组织者,可以激活学习者对“植物”“叶绿体”“光能”等已有概念的记忆,为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它能够帮助学习者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知识的整合提供“认知桥梁”,先行组织者通过揭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并列关系),使学习者能够将新知识嵌入到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之前,先呈现“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封闭图形”这一组织者,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平行四边形作为四边形的一种,其本质属性与四边形的共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旧知识的异同,避免知识混淆,比较性组织者通过对比新旧知识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使学习者能够清晰地辨别新知识的独特性,避免与已有知识产生混淆,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前,先呈现“能量守恒定律”这一组织者,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同时明确其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区别。

先行组织者是什么?有何教学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有效的先行组织者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要与新知识紧密相关,确保组织者能够准确引导学习者理解新知识的意义;二是要具有概括性和包容性,能够涵盖新知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三是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既要高于新知识的抽象程度,又不能过于复杂而超出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四是要清晰易懂,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避免歧义,在历史教学中,学习“唐朝的繁荣”之前,可以呈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组织者,既概括了唐朝的历史地位,又为后续具体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框架。

先行组织者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通过长期使用先行组织者,学习者可以逐渐学会如何主动构建知识框架、整合新旧知识、区分概念差异,从而形成结构化的认知结构和高效的学习方法,这对于学习者的长期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问答FAQs

先行组织者是什么?有何教学作用?

Q1:先行组织者与传统的课堂导入有什么区别?
A1:先行组织者与传统课堂导入虽有相似之处,但存在本质区别,传统课堂导入多侧重于激发学习兴趣或营造学习氛围,如通过故事、问题、视频等方式吸引注意力,其内容可能与新知识直接相关,也可能仅作为“引子”,而先行组织者则是一种具有明确认知目的的引导性材料,其核心功能是为新知识提供上位框架或比较参照,帮助学习者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促进有意义学习,传统导入可能通过一个有趣的生物故事引入“光合作用”,而先行组织者则会直接呈现“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一概括性陈述,为后续学习提供认知支架,先行组织者更强调抽象性和概括性,而传统导入则更灵活多样,不一定具备认知整合的功能。

Q2:先行组织者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科和年龄段的学习者?
A2:先行组织者的适用性因学科和年龄段而异,但并非绝对限制,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历史、哲学等)中,先行组织者通过提供概念框架或逻辑结构,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促进知识整合,对于具有一定认知基础的学习者(如中学生及以上),其效果更为显著,因为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但对于低龄儿童(如小学生)或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体育、艺术、手工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可能有限,低龄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过于抽象的概括性材料可能难以理解;而实践性学科更强调动作技能和直接经验,通过示范和练习学习可能更有效,即使是低龄儿童或实践性学科,也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引导性材料(如图表、实物模型、操作步骤概括等)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关键在于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科性质灵活调整设计。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与类型#如何运用先行组织者促进教学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