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高”是一个在特定领域,尤其是农业种植和作物栽培管理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指的是通过一系列农事操作和管理措施,解决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倒伏”问题,从而使倒伏的植株重新恢复到直立生长状态的过程。“复高”就是让倒伏的作物“站起来”,恢复其正常的生长姿态,以保障后续的生长发育和最终的产量与品质,要深入理解“复高”,需要从作物倒伏的原因、复高的必要性、复高的方法与时机、复高的注意事项以及复高后的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作物倒伏是指作物在生长中后期,由于茎秆柔弱、外部环境(如风雨)或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植株茎秆发生弯曲、倾斜甚至完全卧倒在地的现象,倒伏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根据倒伏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根倒伏是指作物根系在土壤中固定能力下降,植株从根颈部发生倾斜或倒伏,通常与土壤耕作层浅、积水、根系发育不良有关;茎倒伏则是指植株茎秆本身机械组织不发达,抗倒伏能力弱,在风、雨等外力作用下发生茎秆折断或弯曲,多发生在茎秆伸长拔节期或孕穗抽穗期,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倒伏,都会对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倒伏后植株叶片相互遮蔽,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导致有机物质积累减少;茎秆折断或扭曲会破坏养分和水分的运输通道;倒伏会使田间湿度增加,加重病虫害发生风险,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品质变劣,甚至绝收。“复高”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的恢复程度和最终的收成。
“复高”操作并非简单地将其扶起,而是需要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时期、倒伏程度以及当时的天气条件等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判断是否需要以及何时进行复高至关重要,对于轻度倒伏(如植株倾斜角度小于45度),尤其是处于生育前期的作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植株自身的生长调节作用,可以逐渐恢复直立状态,此时人为干预的必要性不大,甚至可能因机械操作造成二次损伤,但对于中度至重度倒伏(倾斜角度大于45度或完全卧倒),尤其是进入生育中后期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若不及时进行复高,将因光照不足、呼吸加剧等原因迅速衰败,因此必须采取人工或机械辅助措施进行扶正。
在“复高”方法上,传统多依赖人工操作,如人工踩踏根部土壤进行培土固定,或多人协作小心地将植株扶起,并适当培土以固定根系,这种方法虽然效果较好,对植株损伤较小,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大面积倒伏时难以及时完成,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针对特定作物如水稻,也出现了机械辅助复高的方法,如使用专用的“扶倒器”或通过调整收割机的行走路径进行轻微扶正,但机械复高需严格控制力度和深度,避免对根系和茎秆造成过度伤害,在复高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原则是“及时、轻柔、分批”,所谓及时,是指在倒伏发生后,植株尚未发生明显腐烂或根系死亡时尽快进行;轻柔则是指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茎秆折断或根系大量拉断;分批则是针对大面积倒伏田块,可分区域、分批次进行,确保复高质量。
“复高”的时机选择尤为关键,一般而言,在倒伏后雨过天晴、土壤湿度适中时进行复高最为适宜,此时土壤既不过于黏重导致操作困难,也不过于松散导致固定效果差,应避免在雨天或土壤过湿时进行复高,因为此时土壤承载力低,人工或机械操作容易造成根系松动和土壤板结,反而加重倒伏程度,也应避免在高温强光的中午进行,因为此时植株蒸腾作用旺盛,扶正后叶片暴露在强光下,容易因失水过多而萎蔫枯死,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傍晚前后进行。

“复高”之后的管理措施同样不可忽视,这是确保植株恢复生长、减少损失的重要保障,复高后,应及时进行灌溉,以补充植株在倒伏过程中可能损失的水分,促进根系与土壤的紧密接触,但需注意控制水量,避免田间积水,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可适量追施速效氮肥和钾肥,氮肥可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增强光合作用能力,钾肥则能增强茎秆的机械强度,提高抗倒伏能力和抗逆性,由于倒伏后植株伤口增多,易受病菌侵染,应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特别是针对纹枯病、稻瘟病、赤霉病等易在倒伏后流行的病害,及时喷施杀菌剂进行预防,对于严重倒伏且茎秆已折断的植株,应及时将其清除出田间,以免腐烂后影响周围植株的生长,并可作为绿肥还田。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复高”的相关要点,以下通过表格对比不同作物在不同倒伏程度下的复高建议:
| 作物类型 | 倒伏程度 | 复高建议 | 注意事项 |
|---|---|---|---|
| 水稻 | 轻度倾斜(<45°) | 可不进行人工复高,依靠自身恢复 | 注意排水,防止根系缺氧 |
| 中度倾斜(45°-70°) | 雨后及时人工扶正,结合培土固定根系 | 避免在烈日下操作,扶正后适当遮阴 | |
| 重度倒伏(>70°或平铺) | 尽快人工分批扶正,对无法恢复的及时清除 | 减少机械损伤,扶正后加强施肥和病害防治 | |
| 小麦 | 轻度倒伏 | 拔节前可恢复,拔节后需人工辅助 | 避免在清晨有露水或植株脆弱时操作 |
| 中重度倒伏 | 雨后土壤不黏时进行,轻扶轻培土 | 注意倒伏方向,尽量顺行扶正,利于后期机械化收获 | |
| 玉米 | 根倒伏 | 及时培土壅根,促进根系下扎 | 若抽穗后发生,难度大,重点放在预防 |
| 茎倒伏(茎未折) | 可在倒伏一侧用竹竿等支撑,引导向生长方向恢复 | 避免折断茎秆,支撑物要柔软,防止再次损伤 |
“复高”是一项系统性、时效性很强的田间管理技术,它不仅仅是让作物“站起来”的简单动作,更包含了科学的判断、精细的操作和后续的配套管理,成功的“复高”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倒伏带来的损失,为作物稳产高产奠定基础,相较于倒伏后的补救,“复高”更应被视为一种“末端治理”,农业生产中更应注重预防,通过选用抗倒伏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如增施钾肥、控施氮肥)、合理灌溉、中耕培土等综合栽培措施,从源头上增强作物的抗倒伏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倒伏的发生,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所有作物倒伏后都需要进行复高吗? 解答: 并非所有作物倒伏后都需要复高,是否需要复高主要取决于作物种类、生育时期、倒伏程度以及倒伏原因,一些匍匐生长的作物如甘薯、花生等,其生长习性与直立作物不同,轻微的倒伏甚至有利于扩大受光面积,无需刻意复高,对于禾谷类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在生育前期轻度倒伏,若植株生长点未受损,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可暂不进行人工复高,通过自身生长调节逐渐直立,但对于中重度倒伏,尤其是进入生育中后期,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的,则必须及时进行复高,否则将导致严重减产,对于根系受损严重的根倒伏或茎秆已折断的茎倒伏,复高效果有限,应及时评估,采取改种或其他补救措施。
问题2:复高时是否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来帮助作物恢复? 解答: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配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药剂来辅助作物恢复,但不能完全依赖药剂,更不能替代必要的物理复高操作,在倒伏后,可喷施芸苔素内酯、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物质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帮助受伤的植株更快恢复生长,提高光合效率,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速效肥,可以及时补充营养,增强茎秆强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浓度和时期进行,浓度过高或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徒长、倒伏加剧等,药剂使用只是辅助手段,对于中重度倒伏,及时、正确的物理复高仍然是首要措施。
- 上一篇:茶联是什么?有何文化内涵?
- 下一篇:面试时怎么称呼面试官最合适?
相关推荐
- 11-09 岗责是什么?其核心内容与意义是什么?
- 11-09 电梯究竟长什么样?
- 11-09 原始学历到底有多重要?
- 11-09 人防设施到底是什么?
- 11-09 杭州的简称到底是什么?
- 11-09 昆吾什么意思
- 11-09 沈阳大学有哪些王牌专业?
- 11-09 寒假工选什么既靠谱又赚得多?
- 11-09 校监是做什么的?学校里的校监职责是什么?
- 11-09 行政单位究竟是什么?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北京财通集团是一家综合性金融服务企业,核心业务方向包括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及金融科技等,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得益于金融市场的持续繁荣和自身战略布局的调整优化等方面因...
飞翔 回答于11-09
-
针对您对日杰电动车公司的关注,以下是相关问题的回答:该公司发展前景广阔,行业口碑良好且持续上升中;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突出表现在其研发团队强大和创新能力上不断推...
幸运 回答于11-09
-
针对您关于日杰电动车公司的询问,以下是相关内容的回答:该公司发展前景广阔且行业口碑良好,其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明显突出在新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员工福利方面包括...
王丽 回答于11-09
-
关于日杰电动车公司的情况,根据互联网信息和在职员工反馈整理如下:该公司发展前景良好且行业口碑正面,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员工福利方面提供五险一金、...
陈春梅 回答于11-09
-
在欧姆龙(深圳),整体氛围积极开放,鼓励创新,技术团队采用扁平化管理结构以促进沟通协作效率提升新人可获得导师指导以确保快速成长融入公司文化和技术体系之中晋升方面...
王华 回答于11-09
-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