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公务员笔试究竟考什么内容?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1-21 10:02 0 1

公务员笔试作为国家选拔公职人员的重要途径,其考试内容主要围绕《公务员录用规定》及招录岗位需求设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当前,全国公务员笔试普遍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大部分,其中公共科目为所有考生必考,专业科目则根据岗位性质选择性增加,以下从考试结构、核心内容、能力要求等维度展开详细说明。

公务员笔试究竟考什么内容?

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

公共科目是公务员笔试的核心环节,全国统一命题或省级命题组卷,重点测查考生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通用能力。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

行测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通常为120分钟,题量在100-135题之间,主要考察五大模块:

  1. 常识判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科技等多个领域,侧重考查基本常识与运用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要点、民法典新增条款、最新科技成就(如人工智能、航天工程)等均为高频考点,题目形式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强调知识面的广度和时效性。

  2. 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题型,重点测查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推理及表达能力,片段阅读要求快速把握文段主旨、隐含信息或作者意图;选词填空则侧重实词、成语的辨析与语境适配,近年来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政策语境下的词汇运用考查增多。

  3. 数量关系:主要考查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涉及基础运算、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概率统计等,强调逻辑思维与快速计算能力,部分省份(如江苏、浙江)会考查数字推理,但多数地区已取消此类题型,转而注重实际应用题,如结合经济数据、人口统计等背景材料,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判断推理:是行测分值占比最高的模块,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部分,图形推理侧重规律识别(如对称、旋转、叠加);定义判断要求准确理解概念内涵并匹配外延;类比推理考察词语或概念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判断则涉及必然性推理(如假言命题、三段论)或可能性推理(如加强削弱、前提假设),对逻辑严谨性要求较高。

  5. 资料分析:以统计性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或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对数据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能力,常见考点包括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倍数等计算,以及数据比较、趋势预测等,题目设计强调“快速定位”与“巧算”,例如通过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简化计算,近年来材料内容多与宏观经济、社会民生相关,如居民收入、就业率、环保数据等。

(二)《申论》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通常包含3-4道题目,形式包括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写作、文章论述等,核心是测查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能力:

公务员笔试究竟考什么内容?

  1. 给定材料:材料字数在6000-8000字之间,围绕社会热点主题(如基层治理、数字经济、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展开,材料类型包括政策文件、新闻报道、案例访谈、学术观点等,具有“问题导向”和“多角度呈现”特点,要求考生通过材料提炼核心问题与对策思路。

  2. 题型分类

    • 归纳概括题:要求准确提炼材料要点,如“概括当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某地区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需注重全面性、客观性,避免主观发挥。
    • 综合分析题:包括解释型分析(如谈谈对“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理解)、评论型分析(如评价“网红经济”的双面性),需结合材料观点,运用辩证思维展开论述。
    • 提出对策题: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需符合政策导向,如结合“放管服”改革、基层减等政策背景设计对策。
    • 应用文写作:常见类型有倡议书、调研报告、宣传稿、讲话稿等,需掌握格式规范(如标题、称谓、正文、落款)与语言风格(正式、简洁、务实)。
    • 文章论述题:分值占比最高(通常40分以上),要求围绕给定主题自拟标题撰写议论文,需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论据充分,近年来越注重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体现政治站位与思想深度。

专业科目:按岗位需求差异化设置

针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部分招录单位会增加专业科目考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考《公安专业科目》,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公安基础知识)、能力素质(执法执勤、应急处突等),题型为单选、多选、情境分析,重点考查《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警察法》等法律应用及警务实战能力。

  2. 中国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考财经类专业知识,包括金融、会计、经济学、法律等,题型为客观题与主观题结合,侧重金融市场、监管政策、财务分析等内容,如银保监会岗位常考查《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

  3.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考法律类、财会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知识,法律类侧重证券法、公司法等民商经济法;财会类聚焦财务报表分析、审计理论;计算机类涉及数据结构、数据库、网络安全等,题目难度接近专业资格水平。

  4. 其他特殊岗位:如外交部考外语水平测试(含听力、阅读、翻译),中国证监会、审计署等岗位可能考统计学、审计学等,海关、税务系统部分岗位会增设岗位相关知识(如税收征管、报关实务),专业科目考试时限一般为90-120分钟,题量及形式因岗而异。

考试能力要求与命题趋势

公务员笔试的核心目标是选拔“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公职人员,因此考试内容始终围绕“能力”与“素养”双重维度展开:

公务员笔试究竟考什么内容?

  1. 政治素养:无论是行测的常识判断、申论的材料主题,还是专业科目的政策应用,均强调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如“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双碳目标”等已成为高频考点,要求考生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策洞察力。

  2. 实践能力:申论材料越来越贴近基层实际,如“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电商发展”“未成年人保护”等民生问题,题目设置注重“解决问题导向”,要求考生结合政策理论与现实情况提出可操作的对策,避免“空泛议论”。

  3. 创新思维:行测图形推理、资料分析中常出现新题型(如复合图形、跨学科材料),申论论述题鼓励结合新技术、新业态(如元宇宙、绿色金融)展开分析,考察考生对时代趋势的把握与创新能力。

  4. 法治思维:法律常识在行测中占比稳定,专业科目更是以法律为核心,近年来《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新法成为重点,体现“依法行政”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公务员笔试中《行测》和《申论》的分数占比如何?是否所有岗位都考这两科?
解答:《行测》和《申论》满分通常各为100分,部分省份(如广东、山东)会将笔试成绩按比例合成(如行测50%+申论50%),或根据岗位类型设置不同权重(如基层岗位可能更侧重申论),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银保监会等特殊岗位的考生,还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笔试成绩按“公共科目成绩×比例+专业科目成绩×比例”计算,普通管理岗位(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仅考公共科目,但部分垂直系统(如税务、海关)可能会单独命题或增加岗位相关知识测试。

问题2:非相关专业考生如何备考专业科目?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解答:非专业考生备考专业科目需分三步:一是明确考试大纲,通过招考公告确认目标岗位的专业科目类别(如法律、计算机、财经);二是系统学习核心知识,例如法律类可重点掌握《行政法》《刑法》等基础法律,计算机类复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主干课程;三是结合真题针对性练习,专业科目考试难度通常介于“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政策应用,无需达到专业深度,但需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议备考周期2-3个月,每天3-4小时,优先攻克高频考点(如财经类中的宏观经济指标、法律类中的程序法规定)。

#公务员笔试考试内容#公务员笔试科目有哪些#公务员笔试题型分布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