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言,作为一个在逻辑学、语言学和哲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术语,其核心指向一种特殊的命题或语句形式,从最根本的定义来看,重言指的是那些其真实性完全依赖于其逻辑结构,而非具体内容或事实的命题,换句话说,无论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原子命题)的真假如何变化,重言命题始终为真,这种“必然为真”的特性,使得重言在逻辑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逻辑推理有效性的基石,也为我们理解语言的确定性和思维的严密性提供了重要视角。

在经典逻辑学中,重言通常与“重言式”(Tautology)这一概念紧密相连,后者特指在真值表(Truth Table)中所有可能情况下都取值为真的命题,经典的逻辑命题“P∨¬P”(读作“P或者非P”)就是一个典型的重言式,这里的“P”可以代表任何一个原子命题,天在下雨”或“2+2=4”,无论“P”本身是真还是假,“¬P”(非P)就取相反的值,而“或”(∨)连接词的含义是“至少有一个为真”,当P为真时,“P∨¬P”为真;当P为假时,“¬P”为真,“P∨¬P”依然为真,通过真值表可以清晰地验证,这个命题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都必然为真,它没有传递任何关于世界的新信息,仅仅揭示了逻辑连接词“或”与“非”本身的运算规则,这种不依赖于经验事实,仅凭逻辑形式就保证为真的特性,是重言最本质的特征。
重言的概念与另一对重要概念——“矛盾式”(Contradiction)和“偶真式”(Contingent Statement)——形成了鲜明对比,矛盾式是指在所有可能情况下都为假的命题,P∧¬P”(P且非P),这显然是一个逻辑上不可能成立的陈述,而偶真式则是指其真假取决于具体事实内容的命题,天在下雨”,它在某些时间地点为真,在另一些时间地点则为假,重言、矛盾式和偶真式共同构成了命题逻辑中所有可能命题的基本分类,它们分别对应着逻辑上的“必然真”、“必然假”和“可能真也可能假”,这种分类不仅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辨析不同命题的逻辑地位,也为逻辑推理的规则制定和有效性检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更深层次的哲学探讨中,重言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逻辑技术范畴,它触及了关于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必然真理与偶然真理的经典哲学议题,按照哲学家康德的传统划分,分析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其自身 terms 之间的关系,而不依赖于外部世界,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的”,这个命题的真理性已经包含在“单身汉”的定义之中,而综合命题的真假则依赖于经验事实,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这个角度看,重言式可以被看作是逻辑层面的“分析命题”,其真实性是自明的,不增加我们对世界的任何实质性知识,一些哲学家,如逻辑经验主义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数学和逻辑真理虽然是分析的,但并非空洞无物,它们在构建科学理论和解释经验现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框架性作用,重言虽然不提供新的经验内容,却保证了我们知识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和无矛盾性,这是知识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重言有时也会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在日常语境中,人们可能会用“重言”来指代那些不必要的、同义反复的表述,即“赘述”(Pleonasm),说“最终的最终结论”或“免费赠送”就属于这种情况,最终”和“免费”的含义已经被词语本身所包含,再次重复显得多余,这种语言层面的重言,虽然在逻辑上可能仍然是重言式(因为“免费赠送”可以分析为“赠送且赠送是免费的”),但在修辞和交流效率上被视为一种缺陷,因为它没有提供新的信息,反而增加了表达的冗余,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日常用法与逻辑学中严格定义的重言式是有所区别的,逻辑学关注的是命题的必然真值,而语言学更关注表达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重言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多层次的术语,在逻辑学中,它是必然为真的命题,是逻辑推理有效性的保证;在哲学中,它代表了分析真理的纯粹形式,关乎知识的确定性和基础;在语言学中,它既可以是逻辑必然性的体现,也可能被视为一种语言冗余,理解重言,不仅有助于我们掌握逻辑学的基本工具,更能深化我们对人类思维结构、语言本质以及知识体系的认识,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经验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由逻辑规则支配的、具有高度确定性的抽象领域,而这个领域的清晰与严谨,正是我们进行有效思考和构建可靠知识的重要前提。
相关问答FAQs
重言式和有效论证(Valid Argument)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解答: 重言式和有效论证是逻辑学中两个密切相关但本质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适用对象:重言式是一个命题,即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其特点是自身必然为真,不依赖于任何具体事实,如果P,那么P”(P→P),而有效论证则是一个推理过程,它由一组前提(Premises)和一个结论(Conclusion)构成,其特点是“如果前提都为真,那么结论必然为真”,这里的“必然为真”是相对于前提而言的,并非结论自身在逻辑上必然为真,一个有效论证可以是“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其结论“苏格拉底会死”在现实中为真,但这并非逻辑上的必然,因为如果前提“所有人都会死”或“苏格拉底是人”为假,结论就可能不成立,两者的联系在于,任何一个有效的论证,其对应的“前提蕴含结论”这一命题(即“前提1∧前提2∧...→)必然是一个重言式,也就是说,有效性的逻辑保证,最终可以归结为一个重言式的成立,重言式是检验论证有效性的一个根本逻辑基准。

在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重言(赘述)?
解答: 在日常交流中避免不必要的重言(即赘述),关键在于提高语言的精确性和效率,要明确词语的含义,避免使用本身就包含冗余信息的词语组合。“凯旋归来”中的“凯旋”本身就含有“胜利归来”的意思,“归来”一词就显得多余;同样,“亲眼目睹”中的“目睹”即“亲眼看见”,重复使用“亲眼”也是赘述,要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在写作和说话前,可以先梳理思路,明确核心信息,然后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这些信息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堆砌辞藻或无意义的修饰,多阅读优秀的作品,学习他人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也有助于培养避免重言的语感,在完成表达后,可以进行检查和修改,删去那些不影响核心意思的重复或累赘的部分,使语言更加精炼、清晰。
- 上一篇:为什么班尼路曾是街头潮流顶流?
- 下一篇:保安队长职责究竟有哪些?
相关推荐
- 10-31 医疗公开招聘面试题
- 10-31 金叶代表什么
- 10-30 护士考公务员,有哪些岗位可选?
- 10-30 宿迁教师招聘何时开始报名?
- 10-30 deputy是什么意思?
- 10-30 龙业究竟指什么?
- 10-30 dresser是衣柜还是梳妆台?
- 10-30 信息化医院公开招聘
- 10-30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什么?
- 10-29 烟草局招聘啥条件?30字内疑问标题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锐驰瓷砖主销系列经检测耐磨达4级标准!厨房哑光砖采用纳米防污釉面,酱油等污渍轻松擦拭;莫氏硬度测试笔划无痕迹,门店配3D设计系统+专业施工队,提供十年质保。
曹娟 回答于11-07
-
针对您对华天地客服的询问,以下是相关回答:岗位职责确实以电话/在线客服为主,由于客户需求量大且多样性强时可能会需要加班或轮班制工作来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和支持公...
奇迹 回答于11-07
-
专注量化策略,头部私募平台,核心业务为二级市场股票中性、CTA及衍生品管理,依托AI算法构建多维度模型,团队汇聚海内外顶尖高校博士及资深从业者,投研实力强劲,新...
云游四海间 回答于11-07
-
公开信息,华软资本(非“华软资产”)业内口碑较好,专注硬科技赛道,核心业务以私募股权为主,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团队多来自头部机构及产业资深人士,投研体系强...
王晨 回答于11-07
-
#多维度洞察目标企业实战指南1️⃣职场口碑平台:脉脉/看准网可查员工匿名评价,重点关注离职率、团队架构及真实加班情况;BOSS直聘的企业主页能追踪岗位发布频...
网络勇士少年 回答于11-07
-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