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具体时间为2011年至20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持续深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关键规划,以下从规划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成效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对“十二五”时期进行详细阐述。

规划背景:应对挑战,谋划新局
“十二五”规划编制于2009年至2010年,时值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面临“三期叠加”(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复杂局面,外部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冲击;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导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在此背景下,“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思路从“保增长”转向“调结构、促转型”,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聚焦转型,统筹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共16篇、62章,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核心目标包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等,重点任务体现在以下方面:
-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强调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
科技创新与人才强国
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2%”,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提出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的约束性指标,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民生改善与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改革开放深化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价格、要素市场等领域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实施成效:稳中有进,质效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 经济实力稳步增强:GDP从2010年的41.21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8.65万亿元,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0年的37.3%提升至2015年的66.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年均增长11%,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1.76%提高到2.1%,量子通信、载人航天、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专利授权量跃居世界前列。
- 生态环保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下降18.2%,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40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历史意义:承前启后,开启新程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中国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路径更加清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初步形成,对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具有深远影响。“十二五”规划的实践也为后续五年规划提供了宝贵经验,强调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民生导向和系统性思维,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要步伐。
相关问答FAQs
Q1:“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比有哪些突出变化?
A:“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相比,核心变化体现在发展理念的深化上,目标导向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结构转型力度加大,明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强调消费拉动和产业升级;民生和社会建设地位提升,首次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独立篇章,并将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同步设定;生态约束性指标显著增加,凸显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反映了发展思路从“经济增长优先”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Q2:“十二五”期间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就?
A:“十二五”期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标志性成就包括:一是“嫦娥工程”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二是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2011年京沪高铁正式通车,运营里程突破1.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三是深海探测能力提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标志着中国深海技术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四是量子通信领域领先,2012年科学家实现百公里级自由空间量子通信,为构建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五是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第21位跃升至第18位(2015年数据),这些成就推动中国从“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 上一篇:优势是什么?如何找准自己的核心优势?
- 下一篇:化州公开招聘教师,何时开始报名?
相关推荐
- 11-08 Watts究竟指什么?
- 11-08 颖川是地名还是姓氏含义?
- 11-08 火炬计划是什么?国家为何要启动它?
- 11-08 重庆好工作有哪些?薪资待遇如何?
- 11-08 公检法司分别指什么,各自职责是什么?
- 11-08 新能源材料究竟指哪些?
- 11-08 大客户销售的核心关键究竟是什么?
- 11-08 总监门槛,学历是硬性要求还是能力优先?
- 11-08 杭州今天限什么号?限行规则速查
- 11-08 妙吉祥何意?名字背后有何深意?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针对您所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杭州桐君堂的真实工作体验的内部人士分享:同事间氛围友好融洽,工作环境舒适和谐;加班情况因岗位而异且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承受的程度...
雁南归未迟 回答于11-08
-
您好,关于江苏德兰仕集团的情况如下: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积极向上、开放包容且充满活力;加班情况不严重但具体视岗位而定可咨询在职员工了解详情或关注劳动...
张瑜 回答于11-08
-
您好,关于江苏德兰仕集团的情况如下:整体上公司发展前景良好,该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并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升级转型战略计划等举措使得其行业地位稳步上升市场份额...
陈浩 回答于11-08
-
根据您所关心的问题,关于江苏德兰仕集团的情况如下: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正处扩张期并持续投入研发和市场拓展中;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氛围宽松和...
晨露 回答于11-08
-
BOSS您好,关于查询公司工商备案信息的需求非常明确,推荐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系统进行查询最为权威和准确的信息来源渠道之一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的企业...
科技迷 回答于11-08
-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