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瘿是什么?为何会形成瘿?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1-01 19:36 0 3

瘿,在中医学中是一个特定的病名,主要指发生在颈部或喉部的囊性或实性肿块,其形态各异,或圆或扁,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伴有局部胀满、异物感,甚至影响呼吸或吞咽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中医所说的“瘿”涵盖了多种颈部疾病,如甲状腺肿大(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甚至部分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肿瘤等,其发病与情志内伤、饮食失调、水土失宜及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瘿是什么?为何会形成瘿?

中医对“瘿”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的记载,指出饮食不当是瘿病的重要诱因,汉代《诸病源候论》首次将瘿病分为“气瘿”“血瘿”“肉瘿”等不同类型,并观察到“石瘿”坚硬如石、固定不移的特点,与现代医学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类似,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痰瘀互结”致瘿理论,强调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津液输布失常,凝聚成痰,痰与瘀血互结于颈部,形成瘿肿,这一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

从病因病机分析,瘿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一是情志内伤,长期抑郁或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不布,凝聚成痰,痰气互结于颈前,形成气瘿;若气滞日久,导致血瘀,则可出现血瘀症状,如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凹凸不平,二是饮食失调,长期食用高碘或低碘食物,或过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颈前,发为肉瘿;若痰湿郁而化火,灼伤阴津,则可兼见心烦、多汗、消瘦等阴虚火旺之症,三是水土失宜,某些地区水土中碘元素缺乏或过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四是体质因素,女性因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易出现肝气郁结或气血亏虚,故瘿病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青春期、妊娠期及更年期女性更易发病。

临床上,瘿病常分为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气滞痰凝型多见颈部肿大、柔软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伴胸闷、善太息,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常用四海舒郁丸加减;痰结血瘀型则见肿块坚硬、固定不移、活动度差,或伴有疼痛,舌质紫暗,治以活血化瘀、化痰软坚,常用海藻玉壶汤加减;肝火旺盛型多见于甲亢患者,见颈部肿大、眼球突出、心悸、急躁易怒、口干舌燥,治以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常用栀清肝汤合消瘿丸加减;心肝阴虚型常见于病程较长者,见心悸不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治以滋养阴精、宁心柔肝,常用天王补心丹加减,针灸、艾灸、外敷等外治法也可配合使用,以缓解症状。

瘿是什么?为何会形成瘿?

对于瘿病的预防,首先应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其次应注意饮食均衡,适当食用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针对缺碘地区),但避免过量摄入高碘食物;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减少颈部刺激;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及超声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关问答FAQs:
问:瘿病和西医的甲状腺疾病有什么关系?如何区分?
答:中医“瘿病”是甲状腺疾病的总称,包括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区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气瘿多指单纯性甲状腺肿,质地柔软;肉瘿类似甲状腺囊肿或腺瘤,边界清楚;石瘿则可能为甲状腺癌,质地坚硬、固定,确诊需依靠甲状腺超声、甲功五项、细针穿刺活检等检查,不可仅凭症状判断。

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饮食调理预防瘿病?
答:预防瘿病需根据地域和体质调整饮食:缺碘地区(如内陆)可适量食用加碘盐、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高碘地区(如沿海)则应控制富碘食物摄入,避免过量,减少辛辣刺激、油炸食品,戒烟限酒,多吃新鲜蔬果,保持营养均衡,长期精神压力大者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陈皮茶等疏肝理气,避免情志失调导致气滞痰凝。

瘿是什么?为何会形成瘿?

#瘿的形成原因#甲状腺瘿是什么#瘿病的中医解释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