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九畴究竟指什么?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09-09 18:05 0 5

“九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和哲学内涵的概念,其核心源于上古时期关于天地秩序与治理智慧的传说,尤其与《尚书·洪范》的记载紧密相连,从字面看,“九”在古代常表“多”或“全”,并非实指数字;“畴”则指田亩、类别或法则,合称“九畴”即“九类根本大法”或“全面的治理准则”,这一概念不仅是西周初期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政治、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九畴究竟指什么?

九畴的起源:《尚书·洪范》的记载

关于九畴最权威的记载见于《尚书·洪范》,相传为西初年灭商后,商朝旧臣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尚书·洪范》开篇即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意为上天赐予大禹九类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使世间伦理秩序得以确立,这一表述将九畴的起源归于“天命”,赋予其神圣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强调了“禹”这一历史人物在整理和推行九畴中的关键作用——暗示九畴是上古先民长期实践与智慧积累的结晶,经由大禹的归纳总结,成为治国安邦的纲领。

《洪范》全文对九畴的具体内容有详细阐述,其核心围绕“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通过规范人的行为与国家治理,实现天道、地道与人道的和谐统一,每一畴都对应着特定的治理维度,从自然规律到社会伦理,从政治制度到个人修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

九畴的具体内容与哲学内涵

根据《尚书·洪范》,九畴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九类,每一类均包含深刻的哲学与政治智慧:

畴序 名称 哲学与政治意义
第一畴 五行 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元素及其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世界由基本物质构成,治国需顺应自然规律,如“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
第二畴 五事 貌(仪容)、言(言语)、视(观察)、听(听闻)、思(思考)五项个人修养准则。 强调统治者需以身作则,“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个人修养是治国的基础,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
第三畴 八政 食(粮食)、货(财货)、祀(祭祀)、司空(管理土地)、司徒(教化)、司寇(刑罚)、宾(宾客)、师(军队)八项国家政务。 系统规划了古代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核心职能,体现“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将“食”与“货”置于首位,凸显民生基础。
第四畴 五纪 岁(年时)、月(月份)、日(时日)、星辰(天文)、历数(历法)五种时间与天文记录。 反映古代“天人感应”的宇宙观,通过观测自然规律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与国家活动,体现“顺天应人”的治理智慧。
第五畴 皇极 建立“皇极”,即至高无上的统治准则,要求统治者“皇建其有极”(确立统一标准),百姓“会其有极”(遵循规范)。 九畴的核心,强调统治的权威性与秩序性,既要求君主“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掌握赏罚与特权),也警示其“无偏无党,王道荡荡”(需公正无私)。
第六畴 三德 正直(刚克)、刚克(强硬)、柔克(柔顺)三种治理手段,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体现辩证的治国思想,既强调原则性(正直),也注重灵活性(刚柔并济),反对极端化,“高明柔克,沉潜刚克”。
第七畴 稽疑 通过“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的方式决策,即结合君主、官员、民众意见与占卜结果。 反映早期民主与神权结合的决策模式,既重视人的理性(谋及乃心、卿士、庶人),也敬畏天命(谋及卜筮),体现“敬天保民”的思想。
第八畴 庶征 雨、旸(晴)、燠(热)、寒、风五种自然现象与政治得失的对应关系(如“曰肃,时雨若;乂,旸若”)。 提出“天人感应”的雏形,认为自然现象是政治得失的反映,警示统治者需“休德惟永”,若政治清明则风调雨顺,否则天降灾异。
第九畴 五福六极 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五种人生福祉,六极(凶、短、折、疾、忧、贫)六种人生困厄。 强调道德与命运的关联,“攸好德”被视为五福之一,表明个人修养与道德实践是获得幸福的基础,体现“善有善报”的伦理观。

九畴的历史影响与文化意义

九畴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治理体系”纲领,其影响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九畴究竟指什么?

在政治层面,九畴为后世提供了“以德配天”的统治合法性依据,如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将“皇极”与“天人感应”结合,强化了君权神授与君主道德约束的统一;唐代的“贞观之治”也体现了“五事”(君主修身)、“八政”(民生为本)等思想的实践。

在哲学层面,九畴的“五行”学说成为中医、风水、天文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五事”“三德”则融入儒家修身理论,与“仁义礼智信”相互补充,塑造了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价值观。

在文化层面,“九畴”本身成为“秩序”与“智慧”的象征,后世常以“洪范九畴”代指治国良方,如宋代王安石变法时便以“修其政理,合于洪范”为号召,试图恢复上古治理的理想。

相关问答FAQs

Q1:九畴中的“五行”与后世阴阳五行学说有何区别?
A1:《洪范》中的“五行”最初是对五种物质基本属性的朴素归纳(如水润下、火炎上),侧重于对自然现象的功能性描述,尚未形成系统的生克理论,而后世阴阳五行学说(如战国邹衍的“五行相生相克”)则将五行与阴阳、天干地支、五方、五色等元素结合,构建了一套宇宙生成与运转的哲学体系,广泛应用于占卜、医学、命理等领域,可以说,《洪范》五行是后世五行学说的源头,但后者在理论复杂度和应用广度上远超前者。

九畴究竟指什么?

Q2:九畴中的“皇极”思想对现代治理有何启示?
A2:“皇极”的核心是“建立统一、公正的治理标准”,强调秩序与权威,但也包含“无偏无党”“民惟邦本”的内涵,这对现代治理的启示在于:治理需有明确的规则与权威(如法治建设),避免混乱;权威需以公正为前提,统治者需“为民谋利”而非“独断专行”。“谋及乃心、卿士、庶人”的决策模式,也体现了现代治理中“民主集中”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即决策需结合理性思考、专业意见与民众需求,才能实现“王道荡荡”的和谐治理。

#九畴的含义#九畴是什么意思#九畴具体指什么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