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mdd是什么意思?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1-19 23:40 0 1

mdd是“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缩写,中文全称为“重度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障碍,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缺乏为核心症状,常伴随认知功能损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及自杀观念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和社交功能,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重度抑郁症作为其中最严重的类型,已成为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复杂,涉及生物、心理及社会多因素交互作用,需要通过综合治疗(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来缓解症状、改预后,并降低复发风险。

mdd是什么意思?

从病理生理机制来看,mdd的发生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密切相关,前主流理论认为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的功能降低是导致情绪低落的核心原因,5-HT的减少会影响情绪调节、睡眠和食欲,NE的缺乏则会导致精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而DA水平降低与快感缺失(即无法从通常愉悦的活动中获得快乐)直接相关,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和神经可塑性异常(如海马体体积缩小、突触连接减少)也被证实参与mdd的发病过程,遗传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家族研究显示,mdd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且双生子研究提示遗传度约为30%-40%,多个易感基因(如5-HTT基因、BDNF基因)的变异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系统或神经发育增加患病风险。

mdd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不同患者的症状组合和严重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但核心症状需满足“持续至少两周,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存在,且与之前功能状态相比有明显变化”,核心症状包括:①情绪低落:患者常感到悲伤、空虚、绝望,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易怒、烦躁(尤其见于青少年和老年患者),这种情绪状态几乎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且无法通过自我调节缓解;②兴趣或愉悦感显著减退:对以往热爱的活动(如 hobbies、社交、工作等)失去兴趣,即使参与其中也无法获得满足感,称为“快感缺失”;③精力减退或疲劳感:即使未进行体力活动,仍感到极度疲惫,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严重时甚至无法起床,除核心症状外,mdd常伴随多种附加症状,如睡眠障碍(失眠早醒或嗜睡)、食欲改变(体重明显下降或增加)、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坐立不安或思维迟缓、语速减慢)、自我评价过低(过度自责、无价值感,甚至出现罪恶妄想)、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困难,以及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观念(严重者可能制定自杀计划或实施自杀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的mdd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多表现为躯体不适(如慢性疼痛、消化不良),而非明显的情绪低落,称为“隐匿性抑郁症”;儿童和青少年则可能通过易怒、攻击行为或学业成绩下降来表现症状。

mdd的诊断需严格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1)或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标准,需由精神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精神状况检查、病史采集(包括起病时间、症状演变、社会心理因素等)及体格检查(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继发性抑郁,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脑肿瘤、维生素缺乏等)综合判断,鉴别诊断方面,需排除双相情感障碍(部分双相抑郁发作与mdd症状相似,但前者可能存在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史)、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mdd混淆,但常伴随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物质/药物所致抑郁(如酒精、阿片类药物滥用或某些降压药、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常与抑郁共病,但以创伤再体验、回避等核心症状为主),mdd需与正常的悲伤反应相区分,正常的悲伤通常由特定丧失事件(如亲人离世)引发,情绪波动明显,且随时间推移逐渐缓解,而mdd的情绪低落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且缺乏明确的触发因素。

mdd是什么意思?

mdd的治疗强调“个体化、全程化、综合化”原则,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共病情况、治疗史及个人意愿制定方案,急性期治疗(通常8-12周)以缓解核心症状、降低自杀风险为目标,主要治疗方法包括:①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mdd的一线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舍曲林)、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胺能抗抑郁药(NaSSAs,如米氮平)等,SSRIs因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常作为首选药物,起效时间通常为2-4周,需足量足疗程使用,避免过早减药或停药;②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纠正负性认知模式(如“我一无是处”)和行为激活(逐步增加积极活动)改善情绪,人际治疗(IPT)聚焦于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如角色冲突、 grief),辩证行为疗法(DBT)适用于伴有冲动行为的患者,心理治疗对轻中度mdd有效,或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③物理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难治性mdd,可考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电休克治疗(ECT)或迷走神经刺激(VCS),其中ECT起效迅速,适用于有严重自杀观念或木僵状态的患者,巩固期治疗(急性期缓解后4-9个月)和维持期治疗(9个月以上)旨在预防复发,尤其是对于有多次发作史、慢性病程或残留症状的患者,需继续药物治疗(原剂量或减量)及定期心理随访。

mdd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起病年龄(早发者预后较差)、病程长短、症状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系统及共病情况(如焦虑障碍、物质滥用共病会增加复发风险),研究显示,约50%-85%的mdd患者在首次发作后可能复发,其中20%-30%会发展为慢性抑郁症,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及长期管理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社会支持在mdd的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家人的理解、朋友的陪伴及社会的包容能帮助患者减少病耻感、增强治疗信心,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限制酒精摄入)和压力管理技巧(如正念冥想、放松训练)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维持情绪稳定。

相关问答FAQs:

mdd是什么意思?

  1. 问:mdd和普通的“心情不好”有什么区别?
    答:mdd与普通心情不好的核心区别在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普通心情低落通常由特定事件(如工作压力、人际冲突)引发,持续时间短(数小时至数天),情绪波动明显,且通过自我调节(如倾诉、运动)可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mdd的情绪低落是持续性的(至少两周),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存在,且缺乏明确的触发因素,伴随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无法维持正常工作、学习或社交,甚至出现自杀观念,需通过专业治疗才能改善。

  2. 问:mdd患者可以停药吗?停药需要注意什么?
    答:mdd患者是否停药需由精神科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决定,通常需在急性期症状完全缓解后,经过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一般6个月至2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考虑减药,不建议自行突然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药反应(如头晕、恶心、失眠、情绪波动)或病情复发,停药过程需缓慢、逐步减量(如每次减少原剂量的25%,间隔2-4周),同时密切监测情绪变化,定期复诊,若停药期间出现症状反复或不适,需及时恢复原剂量并咨询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停药后仍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学会识别复发先兆(如情绪再次低落、兴趣减退),以便早期干预。

#mdd是什么意思#mdd症状有哪些#mdd怎么治疗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