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举一隅的隅是什么意思?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09-14 10:09 0 6

“举一隅的隅”中的“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演变背景,要准确理解其含义,需要从字源、语境演变及实际用法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举一隅的隅是什么意思?

字源与本义

“隅”的甲骨文形态由“阜”(土山)和“禺”(区域)组成,本义指“角落”或“边角地带”。《说文解字》释义为“陬也,从阜,禺声”,明确其与空间方位的关联,在先秦文献中,“隅”常用于描述具体物理空间,如《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指城墙角落;《周礼·考工记》“堂隅七尺”,指建筑物的边角,隅”的核心语义是“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的边缘区域”。

语境引申与哲学化

随着语言发展,“隅”逐渐从具象空间引申为抽象概念,在儒家经典中,其含义出现重要转折。《论语·述而》载孔子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处“隅”已超越物理空间,喻指“事物的某一侧面或局部”,孔子以房屋四角为喻,强调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教师揭示一个角(隅),学生应能推知其他三个角,这种用法标志着“隅”从空间名词向认知范畴的转化,成为中国古代“整体-局部”哲学观的典型载体。

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

“举一隅”的语境中,“隅”承载着独特的教育智慧,下表对比其不同维度的含义:

举一隅的隅是什么意思?

维度 具体含义 典型例证
空间维度 物理角落、边缘地带 《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穴隅)
认知维度 事物的局部、片面 《论语》“举一隅”
方法维度 思维的切入点、突破口 朱熹《四书章句》“隅者,物之四角也,举其一而三者可知”

在宋明理学中,“隅”进一步被赋予本体论色彩,程颐认为“理一分殊”,每一“隅”皆含“理”之全体,与“月印万川”的意象相通,这种诠释使“隅”成为连接具体与抽象、现象与本体的哲学范畴。

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隅”仍保留古义但使用频率降低,多见于成语或书面语,除“举一隅三反”外,常见组合如“向隅而泣”(《说苑》)、“一隅之见”(《朱子语类》),均强调“局部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当代教育理论中“举一隅”被重新阐释为“启发式教学”的古典源头,与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形成跨时空呼应。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孔子用“隅”而不是其他词来比喻教学启发?
A:选择“隅”因其具有三重隐喻优势:一是具象性,房屋四角是古人熟悉的物理结构,便于理解;二是完整性,四角构成房屋整体,暗合知识的系统性;三是可推性,已知一角可推知其余,符合认知规律,若用“片”“端”等词,则缺乏空间结构的整体暗示,削弱了触类旁通的逻辑张力。

举一隅的隅是什么意思?

Q2:“隅”与“角”在现代汉语中语义有何差异?
A:二者虽同指角落,但存在三方面区别:其一,“隅”更强调边缘性(如“城隅”),而“角”可指中心转折点(如“桌角”);其二,“隅”多用于书面语和抽象语境(如“偏安一隅”),“角”则口语化更强;其三,“隅”保留更多哲学引申义(如“一隅之见”),“角”的引申义多与冲突相关(如“口角”“角力”),这种差异体现了汉语词汇的语义分工现象。

#举一隅的隅是什么意思#举一隅的隅字解释#举一隅的隅字含义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