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信息 > 正文

赀字含义是什么?

职场信息 方哥 2025-11-20 10:04 0 2

“赀”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代文献、法律文书和历史研究中仍具有重要意义,要准确理解“赀”的含义,需从其字形结构、本义、引申义及历史用法等多维度展开。

赀字含义是什么?

从字形结构来看,“赀”字由“贝”和“次”组成。“贝”在古代曾是货币的象征,与财富、价值相关,如“财”“货”“贵”等字均含“贝”;“次”有次序、等级之意,也有“至”“及”的含义,二者结合,“赀”的本义最初与财富的计量、等级划分有关,核心指向“钱财”“资产”或“以财物衡量价值”。

在先秦文献中,“赀”多用作名词,指代钱财、资产。《说文解字》释:“赀,货也。”明确将其与财物关联。《管子·山国轨》中“民之均赋,则国赀足矣”,这里的“赀”即指国家的财富储备。“赀”也用于计量人的资产等级,如《商君书·境内》提到“赀官”,指根据家产多少授予官职,体现早期社会对财富与身份挂钩的制度设计。

随着社会发展,“赀”逐渐衍生出动词用法,核心含义为“计算(财产)”“估量价值”。《史记·平准书》载“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此处虽未直接用“赀”,但与“赀”相关的财产计量逻辑贯穿其中,汉代法律中,“赀”常用于表示“罚缴财物”的刑罚,即“赀刑”,这是一种以财产罚为核心的惩罚方式,如《汉书·刑法志》记载“吏坐赀左迁”,指官员因被罚缴财物而降职。

“赀”还与“訾”通假,表示“家产”“资财”。《汉书·景帝纪》“訟(讼)者既已讫(讫),吏以赀告”,其中的“赀”即家产之意,这种通假现象在汉代较为常见,使得“赀”在法律和经济文书中频繁出现,成为衡量社会财富、等级的重要标尺。

赀字含义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赀”在古代还用于计量土地、人口等资产单位,如秦汉时期的“赀课”,即按家产多少征收赋税或征发徭役,赀”作为计量单位,涵盖土地、奴婢、牲畜等多类资产,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财富的综合评估方式,也体现了“赀”字在制度层面的应用深度。

到了魏晋南北朝,“赀”的用法进一步扩展,出现“赀布”“赀绢”等词汇,指代以财物(布匹、绢帛)为形式的赋税或罚款。“赀”已从单纯的“财产”概念,逐渐演变为一种经济行为的代称,与税收、法律、财政等制度紧密结合。

在近现代汉语中,“赀”字的使用范围大幅缩小,主要保留在“赀财”“赀计”等少数词汇中,且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历史语境,日常生活中,“赀”已被“资”“财”“货”等更通俗的汉字取代,但其作为古代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载体,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赀”的核心含义围绕“财产”展开,从本义的“钱财、资产”,到引申义的“计量财产”“罚缴财物”,再到作为制度术语的“资产等级单位”,其字义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法律制度变迁密切相关,理解“赀”,不仅需要掌握其字面意义,更要结合古代历史语境,才能准确把握其在不同时期的用法和文化内涵。

赀字含义是什么?

相关问答FAQs

  1. 问:“赀”和“资”有什么区别?
    答:“赀”和“资”在古代均有“财产”的含义,但侧重点不同。“赀”更强调对财产的计量、估量,常用于法律、税收等制度语境,如“赀刑”“赀课”;而“资”的范围更广,除财产外,还可指才能、资质、凭借等,如“资质”“资本”“资历”,现代汉语中,“资”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赀”,且含义更为丰富。

  2. 问:古代“赀刑”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答:“赀刑”是古代以罚缴财物为核心的刑罚,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分为“赀甲”“赀盾”“赀布”“赀徭”等,即罚缴铠甲、盾牌、布匹或强制服劳役,这种刑罚多针对轻微犯罪,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惩罚罪犯,同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体现了古代法律“以财抵罪”的特点。

#赀字古义#赀字用法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