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最新 > 正文

A股进入百万亿新阶段

社会最新 方哥 2025-09-23 02:48 0 2

2025年8月18日,A股总市值定格在100.19万亿元,首次站上百万亿元台阶,比年初净增14.33万亿元,相当于一年之内“涨出”一个意大利股市,从2015年杠杆牛高点时的71万亿元,到2020年末的79万亿元,再到如今一口气跃过百万亿,A股只用了不到五年,体量膨胀背后,不是简单的“水多加面”,而是融资端、投资端、交易端同步发生的深层裂变,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真正进入“百万亿新阶段”。

A股进入百万亿新阶段

先看融资端,过去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由“十三五”末的28.8%升至31.6%,科技型企业成为绝对主角,市值前50大公司里,科技板块从18家增至24家,市值占比首次超过银行、非银、地产三者之和,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禾元生物、智翔金泰等未盈利硬核科创企业接连过会,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理,亏损不再是一道“生死线”,硬核技术+长期研发资本化路径被彻底打通,融资逻辑从“盈利达标”转向“价值发现”,资本市场第一次跑在了银行前面,成为新技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风险投资人”。

再看投资端,2024年全市场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双双刷新历史纪录,金额首次超过当年IPO与再融资总和,2025年上半年,权益类ETF规模突破2.6万亿元,较2020年末翻两番;公募基金总规模站上了32万亿元,其中被动指数产品占比首次突破30%。“长钱”之所以愿意留下来,是因为回报机制被制度性固化:新“国九条”把强制分红与减持挂钩,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一律限制减持;央行创设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为机构提供了“低成本弹药”,险资、社保、年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再获提升,资金端与资产端之间,第一次形成了“分红—回购—再投资”的正向循环,A股从“圈钱市”迈向“回报市”。

交易端的变化同样剧烈,8月18日当天,沪深两市成交2.7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5196亿元,创2015年7月以来单日最大成交额,量能骤增的背后,是量化、衍生品、跨境互联互通把市场深度撑大,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已超2000亿元,MSCI中国指数估值仍低于历史中枢,全球被动资金仍在增配;中证1000、科创100等中小盘指数期货期权相继上线,现货与衍生品双向扩容,让“2万亿成交”不再伴随2015年式的杠杆失控,监管用“交易端透明化+工具端多元化”组合,把短炒热钱转化为深度流动性,百万亿市值不再是一捅就破的“肥皂泡”。

A股进入百万亿新阶段

行业层面,信息技术、工业、金融、材料四大板块市值合计占比超六成,成为百万亿底盘,8月以来,信息技术板块市值单月增长11.55%,贡献了整个市场增量的三分之一;材料、工业分别上涨7.1%、6.54%,显示“反内卷”政策开始见效,传统产能现金流修复,估值从“破净”回到“净资产以上”,金融板块虽仅涨3.39%,却起到“压舱石”作用:农业银行年内涨幅超30%,一度取代工行成为A股市值一哥,高股息策略让银行成为类债券资产,吸引了2.5万亿元险资配置,可选消费、医药生物在暑期旺季与政策催化下同步回暖,年内已有310余只个股翻倍,赚钱效应扩散至广大中小投资人,这是2019—2021年“核心资产”牛市未曾出现过的场景。

百万亿之后,A股面临的第一道考题是“如何稳住不塌方”,监管层给出的路径是“强本强基”:入口端,科创板、创业板多套上市标准并行,把硬科技、新消费、高端制造全部纳入包容范畴;出口端,退市新规实施三年,累计退市公司已达127家,2025年强制退市家数有望首次突破50家,“壳”溢价从30亿元跌到不足5亿元,炒差炒壳基本绝迹;中间端,市值管理正式纳入央企考核,破净公司必须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否则限制再融资,倒逼企业用回购、分红、增持“三件套”维护市值,通过“入口多元+出口畅通+中间提质”,百万亿市场被装上“过滤器”,存量公司质量提升速度首次快于增量公司上市速度。

第二道考题是“如何留住长钱”,答案藏在三方面:一是考核久期,财政部已要求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考核权重不低于50%放在三年以上,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相继拉长考核周期,短期排名压力骤降;二是工具匹配,首批10只中证A500指数增强ETF获批,低费率+季度强制分红机制,让指数产品也能提供4%以上的现金回报;三是跨境便利,“债券通”南向通落地后,沪深港通拟再扩容80只标的,把外资持有单一股票30%上限放宽至50%,同时允许国际投资者用底仓股票直接参与科创板打新,打通“全球资金—中国资产”最后一公里,久期、工具、通道三箭齐发,长钱“愿意来、留得住、能赚钱”的闭环基本成型。

A股进入百万亿新阶段

第三道考题是“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百万亿市值如果只在金融系统空转,就是新的泡沫,监管层用“股贷债保”联动给出方案:银行信贷投放与上市公司市值挂钩,对回购增持贷款给予1.75%的再贷款支持;保险公司通过永续债、可转债、优先股多渠道为科创企业提供长期资本金;地方政府把上市公司数量、市值、研发投入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对市值破千亿的龙头企业给予土地、能耗、排放指标单列,资本市场不再是经济的“晴雨表”,而是变成经济的“发动机”,把直接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公司治理等市场机制嵌入产业链升级全过程,让百万亿市值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加油站”。

站在百万亿新坐标,A股的估值体系、生态逻辑、监管框架已全部重写,投资者需要刷新三大认知:第一,指数涨跌不再仅由GDP、CPI、货币供应量决定,而是由“分红率—回购额—研发强度”三因子模型定价;第二,行业轮动不再是简单的周期、消费、科技跷跷板,而是“高股息+高研发”双轮驱动,红利ETF与科创ETF可以同步走牛;第三,个股选择不再只看利润表,而是要看“自由现金流+ESG+市值管理”三张表,没有持续现金流、不做市值管理的企业将被资金抛弃,百万亿只是数字,背后是中国资本市场从“融资市场”到“投资市场”、从“政策市”到“规则市”、从“内循环”到“双循环”的历史性跃迁,对2.2亿股民、7.6亿基民而言,最大的时代红利,就是与这个百万亿新阶段一起成长,分享中国资产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的全部收益。

#A股新阶段投资#A股市场新机遇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 请填写验证码
暂无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网站分类